“我們正在步入新的時代——大數據時代、老齡化時代、高速交通時代、共享經濟時代……這個新時代對旅游業下一步的變革意義重大,必然會對現有旅游產業產生外部壓力,導致旅游產業發生劇變。”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北京交通大學現代旅游研究院院長、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張輝在近期舉行的第八屆中國旅游產業發展年會上說。
新時期,應如何推進中國旅游產業素質的全面提升,為文旅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奠定一個很好的基礎?我國文旅發展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
文旅產業發展應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中國人民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執行院長曾繁文觀察到,近5年來,相較于觀光游,人們對于體驗游的選擇越來越多。他表示,中國旅游業正在經歷轉型升級和更新迭代,人們更注重旅游體驗,注重旅游帶來的精神沖擊。
“‘人有精神老變少,地有精神土生金’,精神要通過旅游產品來呈現。”曾繁文說,“現在,人們都更愿意為體驗埋單。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不僅是追求好的、有質量的生活,更多是追求美的、有品位的生活。美的生活、有品位的生活很多都是通過體驗游來實現的。從文旅融合、以文促旅的角度,旅游最終還要回到精神層面。”
北京大學城環學院旅游研究與規劃中心主任、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吳必虎指出,與其他行業一樣,旅游產業也應實現“用需求牽引供給,用供給創造需求”的目標。他說,中國已經由過去的“短缺經濟”發展為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走入了“過剩經濟”。“過剩經濟”可以簡單理解為,“生產東西并不困難,但是把生產的東西賣掉很困難”,因此,政府的政策和企業的發展模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不再以生產產品為核心,而是以提升整體質量為核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文化旅游產品升級,這兩個目標的實現都需要新的政策和法律支持”。
吳必虎指出,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高品質的休閑度假游。近距離、高頻率,周末環城鄉村成為市場首選。“產品升級,最典型的就是觀光旅游進入度假旅游。環城市休閑、鄉村度假變成一個新的需求。”吳必虎說。他建議政府出臺相關政策,讓農村的“空心村”成為鄉村度假旅游的直接交易市場。“這樣,環城市鄉村居住旅游,農民就可以有收入。鄉村旅游可以促進城鄉一體化的進程。”
中國海洋大學教授、山東省高校干部與人才研究基地主任薛永武認為,應該用全域旅游的觀念,系統性、整體性、全方位地關注文旅融合發展。他說,文旅融合發展要以文化創意作引領,全面提升文旅產品的融合度、產品質量和產品內涵。他表示,文化產業的本質是審美文化,因此文旅產業發展需要解決產業的審美問題,要把美學運用到文旅產業的發展中,要全面提升文旅產品的素質,實現產品“文化+科技+審美+娛樂”的四位一體,要用全域旅游的思維對整個城市進行形象塑造。
人才培養是發展文旅產業的第一要素
產業的高素質發展離不開創新,離不開有知識、有創新能力的人才。現有高校人才培養體系能不能助力文旅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文旅人才培養需要進行何種變革來適應新時代的要求?
薛永武認為,人才戰略是發展文旅產業的重要問題。“文旅產業的人才培養應該政產學研一體化,主要靠學校培養遠遠不夠。”他特別提到,目前,文旅產業人才的師資素質和能力都達不到標準,導游人才隊伍建設問題尤為顯著。在他看來,導游應該是文化的傳播者,其服務對象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背景。面對復雜多樣的游客,導游需要能夠因客施導。
曾繁文也認為,發展文旅產業,人才是第一要素。他表示,“三創”(創新、創業、創意)人才不是靠大學培養出來的,一定是在市場和社會中培養出來的。“三創”人才培養的每個環節都要有最好的生態,才能真正茁壯成長。對于地方政府來說,最重要的是提供好的營商環境。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副所長丁賽認為,從事旅游工作的人才不應該僅限于旅游專業培養出來的人才,而應該是多方位、全學科的。“比如經濟學、政治學、地理學、民族學、人類學、心理學、自然科學,以及大數據、人工智能領域的人才都可以進入旅游業。”丁賽說,“旅游業的人才應該是開放性的。正是因為有不同的專業背景,進入同樣的領域才會有更多的碰撞和發展機會。”
丁賽同時指出,旅游人才培養不僅要注重從業人員的素質提升,還應該關注對消費者的培養,以及創建一個規范有序的市場。“這樣才能為從業人員進入旅游產業提供很好的保障,促進旅游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夏瑾)
關鍵詞: 發展文旅產業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
熱點
頭條
- 裸票價格創近5年來最低 中秋國內航線機票價格降至洼地
- 中國經濟增速仍保持較強動力 在全球進出口版圖中的地位將進一步的提升
- 油價顯著下跌無疑對依賴原油出口的產油國不利 產油國釋放明確穩定意圖
- 對標“國字號”你追我趕 中國電子商務成為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關鍵動力
- 續兩年邁過80分門檻 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整體步入良好階段
- RCEP生效實施為地區和世界經濟注入新動能 為中國企業迎來了高質量發展的新機遇
- 眾多企業技術產品“上新” 元宇宙為觀眾帶來了身臨其境的體驗感
- 實施19項接續政策形成組合效應 四部門加力鞏固經濟恢復發展基礎
- 12個行業PMI回升 8月制造業五大分類指數一平三升一降
- 服貿會“朋友圈”不斷擴大 中國市場規模非常巨大國際吸引力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