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來了,不過不少家長卻有些高興不起來。如何將長達兩個月的假期安排得有趣、有料、有味,讓人大傷腦筋,而這還得有一定的經濟條件作支撐。每小時收費1000元的英語課、4萬多元的游學夏令營、數千元的繪畫輔導班……沒有哪一項是輕松的。
去年,“月薪三萬卻撐不起孩子一個暑假”引發輿論熱議,今年,“暑假不自由”又成為新熱詞。在不少家長心中,暑假早已成為“燒錢季”的代名詞。人民網近期對北京地區超過60個不同收入的家庭進行了問卷調查,統計數據顯示,超過6成的家庭暑期計劃每月為孩子花費3000元至5000元,近7成的家長對孩子的假期消費感到有經濟壓力或心理壓力。雖然具體金額及區間與不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相關,但“壓力指數”或多或少能說明問題。
月薪三萬撐不起暑假也好,“暑假不自由”也罷,不同的表述背后,是同樣的教育問題和焦慮情緒。在升學的競爭壓力下,不少學生和家長把暑假當成了“第三學期”,報名各種培訓班,固長板補短板;還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在“行萬里路”的大比拼中不輸同伴,在游學、興趣班等項目的選擇上不遺余力,甚者陷入“貴的就是好的”攀比炫富之中。
養娃這件事,豐儉由人,各家有各法,本無可指摘。但有的家長無視孩子成長規律,漠視孩子的意愿和選擇,也不值得提倡。畢竟被裹挾在一個人人搶跑的大環境下,能保持淡定和戰略定力殊為不易。教育部在連續兩年印發的有關做好暑期有關工作的通知中都提到,要“引導家長不盲目給孩子報課外培訓班”,不過問題顯然在暑假之外。
對于各級政府部門來說,應該優先思考,如何提供更豐富多彩的暑期活動項目,讓孩子們在制定暑期計劃時有更多的選擇。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是,由于父母假期均要上班,無法照料孩子,一些企業或單位也沒有相應的接濟措施,所以只能花高價選擇市面上各種興趣班、培訓班,將孩子暫時托管。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持續推行,這一問題未來幾年將會愈加凸顯。除了在供給側方面做“加法”之外,政府還應對暑期游學等細分市場進行重點監管,凈化市場環境,規范秩序,對一些不合規的不良商家亮出“紅黃牌”。立足長遠,定標準、明權責等也應早日提上日程。
前陣子,山西朔州“蘭老師”帶著11名高三畢業生騎行1800公里到上海的故事刷屏不少人的朋友圈。這位80后老師扛住重壓,帶領學生一路南下,隨地實景教學,在風餐露宿中體驗人生況味和社會百態。他讓堅持、善意等一個個大詞在學生面前具體起來。他讓學生有機會明白,高考不過是一個驛站,在人生這場馬拉松里,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不少網友感慨,“這才是教育該有的樣子”。
雖說不是每個老師都能成為“蘭老師”,也不是每個家長都像蘭老師那么有心,但在追尋“教育該有的樣子”上,顯然我們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作者:飛飛,系媒體評論員)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
熱點
頭條
- 裸票價格創近5年來最低 中秋國內航線機票價格降至洼地
- 中國經濟增速仍保持較強動力 在全球進出口版圖中的地位將進一步的提升
- 油價顯著下跌無疑對依賴原油出口的產油國不利 產油國釋放明確穩定意圖
- 對標“國字號”你追我趕 中國電子商務成為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關鍵動力
- 續兩年邁過80分門檻 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整體步入良好階段
- RCEP生效實施為地區和世界經濟注入新動能 為中國企業迎來了高質量發展的新機遇
- 眾多企業技術產品“上新” 元宇宙為觀眾帶來了身臨其境的體驗感
- 實施19項接續政策形成組合效應 四部門加力鞏固經濟恢復發展基礎
- 12個行業PMI回升 8月制造業五大分類指數一平三升一降
- 服貿會“朋友圈”不斷擴大 中國市場規模非常巨大國際吸引力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