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可穿戴設備市場一直不溫不火,雖然谷歌、微軟、蘋果、三星等巨頭持續發力,但整體而言該行業一直處于“叫好不叫座”的尷尬狀態。此輪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的暴漲,是否預示著產業春天的到來?
爆發式增長是產業內外合力的結果
可穿戴設備是一種新技術產品,此輪爆發式增長是產業內外合力作用的結果。
從產業內部來看,近年來,傳感器技術的不斷成熟、后端運算能力的不斷增強、人機交互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對消費者需求認知的不斷深入,有力促進了可穿戴設備市場的快速發展。從產業外部來看,智能化浪潮推動人工智能應用快速落地,5G網絡提供了全在線、全云化網絡環境……這些外部因素為可穿戴設備市場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同時,在筆者看來,此輪可穿戴設備市場的爆發,其背后釋放出兩個重要的信號:
一是人工智能相關產品正處于爆發的前夜。可穿戴設備是普通消費者接觸人工智能技術的途徑之一,代表著新一代個人消費智能設備的發展方向。此輪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的增長具有重要的信號意義,可被看作是人工智能相關產品集中爆發的前奏。
二是消費者對可穿戴設備的接受程度發生了顯著改變。長期以來,智能手表、智能手環、智能眼鏡等智能設備的實用功能較少,產品的準確度較差,加之產品又非剛需,“雞肋感”較強,導致消費者對可穿戴設備的接受程度普遍不高。此輪爆發式增長,可以透露出消費者對這一產品認可程度的顯著提高,同時也可預期,可穿戴設備的市場規模有望進一步擴大。
行業發展仍處于初級萌芽階段
以谷歌推出“Google Glass”的2012年為起點,可穿戴設備行業發展已有7年的歷史。雖然近年來各大廠商的研發投入力度不斷加大,產品的技術、質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但行業整體發展仍處于較初級的階段。
在這一階段,可穿戴設備產業呈現出明顯的萌芽期特征:一方面,從微觀產品來看,同質化競爭激烈、創新程度不強、智能化水平較低。目前,各大廠商推出的產品多集中在手表、手環、耳機等品類,而這些產品從外形設計到產品功能都具有極高的相似性。它們雖然在宣傳上“黑科技感”很強,但其使用價值卻并不高,產品實用性有限。另一方面,從產業鏈發展角度來看,產業上下游貫通性較差、各環節銜接性較弱,可穿戴產業鏈生態系統仍有非常大的完善空間。
相關企業可在5方面重點發力
此輪爆發是眾多廠商共同發力的結果,筆者預測,可穿戴設備市場將繼續升溫,也會有更多企業進入這一領域。目前,可穿戴設備領域尚未形成類似智能手機領域的寡頭壟斷格局,同時,由于可穿戴設備市場涉及的產品種類非常豐富,因此行業中各大廠商以及初創公司均有較大的發展機會。
面對這一機遇,筆者認為,行業內企業在以下5個方面大有可為:
一是打造核心技術體系。行業內企業應以核心技術研發和應用為導向,充分結合可穿戴設備產品特性,積極拓展產業邊界和應用范圍,積極打造可穿戴設備核心技術體系。
二是要著力解決用戶痛點,提高用戶體驗。從市場反饋來看,目前可穿戴設備相關產品依然存在準確性低、互動性弱、續航能力差等問題,企業只有解決了產品問題,才能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
三是重視培育商業模式。目前可穿戴設備廠商主要以硬件產品銷售為主,軟件服務和數據服務相對缺乏,相關商業模式的培育、服務平臺的發展存在較大進步空間。
四是加快研發個人數據產品。可穿戴設備行業的發展會帶來數據量的爆發式增長,每個用戶將擁有屬于自己的個人數字生態系統,個人數據收集、匯總和分析也將會催生更大規模的數據產業。
五是重視可穿戴設備安全問題。從PC到手機,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一直是用戶關心的問題,目前關注可穿戴設備安全的企業相對較少,可穿戴設備安全產業仍是一片“藍海”。(左鵬飛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
熱點
頭條
- 裸票價格創近5年來最低 中秋國內航線機票價格降至洼地
- 中國經濟增速仍保持較強動力 在全球進出口版圖中的地位將進一步的提升
- 油價顯著下跌無疑對依賴原油出口的產油國不利 產油國釋放明確穩定意圖
- 對標“國字號”你追我趕 中國電子商務成為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關鍵動力
- 續兩年邁過80分門檻 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整體步入良好階段
- RCEP生效實施為地區和世界經濟注入新動能 為中國企業迎來了高質量發展的新機遇
- 眾多企業技術產品“上新” 元宇宙為觀眾帶來了身臨其境的體驗感
- 實施19項接續政策形成組合效應 四部門加力鞏固經濟恢復發展基礎
- 12個行業PMI回升 8月制造業五大分類指數一平三升一降
- 服貿會“朋友圈”不斷擴大 中國市場規模非常巨大國際吸引力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