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當空,來支冰鎮爽口的雪糕能讓人清涼一夏。但在這個夏天,不少人還沒吃到雪糕,心里就感受到一陣涼意。那些潛伏在便利店冰柜里、看起來其貌不揚的雪糕,被網友們調侃為“雪糕刺客”,因為價格上漲在他們的意料之外。據報道,電商平臺搜索數據顯示,相比往年,今年市面上多了不少新的雪糕、冰淇淋品牌,但少有低于5元的雪糕,價格在10元/支以上的雪糕占據半壁江山,更有甚者超過了50元/支。
“‘雪糕刺客’埋伏在冰柜里,隨時準備給那些隨手拿去結賬的人一記痛擊!”“沒想到,十年前吃不起切糕,十年后吃不起雪糕。”……這類調侃近期頻上熱搜,雖然有戲謔成分,但今夏雪糕價格較貴卻是不爭事實。有的企業跨業態制造的雪糕,比如某醋業推出的文創雪糕,每支售價18元,某知名酒企推出三款含酒冰淇淋,售價為59元或66元,引起網友對“誰在為幾十元的冰淇淋買單”“天價雪糕是定價溢價太高,還是物有所值”等疑問。
客觀地說,“雪糕刺客”有其出現的理由。其一,近年來,各項原材料、人工、運輸等成本都在上漲;其二,許多冷飲產品已從傳統的解暑產品,向追求健康愉悅、高品質生活的休閑食品轉變,成分升級,口味更多更佳,還具有文化創意、品牌聯名等附加值;其三,有的產品是用品質、價格進行市場細分,以滿足不同消費人群的需求,給予消費者更多選擇。因此,雪糕越來越貴也是一種趨勢。
但雪糕的提價該悠著點兒。對很多人來說,“無雪糕、不夏天”,雪糕是清涼解暑必需品,當雪糕越來越不平民化,當“雪糕自由”成為奢望,絕大多數普通人的夏日冷飲情懷如何安放?許多年以前,老冰棍其實是夏天的高頻消費品,具有一定的剛需屬性,后來隨著產品轉型升級,老冰棍被各類雪糕代替,價格越來越貴,慢慢就不再是一些人的夏日高頻消費品了,人們又普遍懷念、追尋原來的老冰棍。雪糕商品要避免這類教訓。
而且,雪糕等冷飲其實是夏季的“社交貨幣”,是滿足年輕人精神與社交需求的載體。在很多人的記憶中,一群小伙伴一起吃老冰棍、喝汽水,過著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自在如風的少年生活、意氣風發的青年生活,那些便宜的老冰棍、汽水就是一種社交工具,帶給消費以精神享受。如今的“雪糕刺客”,購買一支都可能讓人掂量自己的錢包,又如何被賦予一種社交“附加值”,成為滿足社交需求的載體?
因此,“雪糕刺客”還是少點為好。絕大多數產品還是要以滿足人們的“雪糕自由”、緩解人們的“冷飲焦慮”為宜。據報道,目前一些成本低、毛利高、售價貴的網紅雪糕的復購率并不高,許多消費者嘗過一次就不買了。因此,與其厚利少銷,不如薄利多銷。品質有保障,合理也價格,擁有大眾化的市場,才是取勝關鍵。僅靠成分、造型、包裝等方面的噱頭或花樣,僅靠明星代言營銷,其實很難支撐品牌的可持續發展。(何勇海)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