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通訊員 張益平 常德報道
近年來,常德市武陵區農業農村局充分發揮黨建的引領作用,積極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通過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加快產業發展和促進鄉風文明等舉措,繪就了一幅幅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
以黨建統領發展,讓鄉村產業“強”起來
武陵區農業農村局充分發揮黨組織的聚力優勢,堅持抓黨建促產業,全力推動鄉村產業發展。今年前三季度全區農產品加工收入32.5億元,同比增長5%,休閑農業接待220萬人次,同比增長8%,營業收入2.8億,同比增長9%。
統領鄉村產業融合發展。東片天景花池產業示范片以天景花池景區提質和常德國際農產品物流園中心建設為依托,推進以農業+觀光、農業+養老、農業+物流等多樣化融合發展。西片聚焦丹溪路兩廂500米范圍,集中建設一批休閑、高效、現代的農業產業,形成聚集優勢,中小學綜合素質教育培訓基地以農業教學為重點,以蔬果培育、觀光、科普為主題,打造農耕文化基地、拓展訓練營。
壯大主導產業和新型主體培育。大力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完善新型經營主體引導扶持機制,圍繞農產品加工業,全力壯大以果蔬產業為重點的優勢產業。
以黨建促進整治,讓鄉村環境“靚”起來
堅持抓黨建促整治,全區形成黨政一把手主抓格局,區、鄉、村三級黨委聯動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工作模式,通過黨建帶動,武陵農村地區已變成生態宜居的美麗新鄉村。
強力推進廁所革命。今年,全區改(新)建無害化衛生廁所1165座、公廁2座,至此,農村地區14662座農村戶廁已全部改(新)建完成,全區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達100%,實現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全覆蓋。
全域推進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在全區3個鄉鎮下轄的37個村(社區)開展村莊清潔行動,形成整治清單,發放交辦函。開展進行“最美庭院”評選,黨員帶頭參與,充分發揮“最美庭院”評選活動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的帶動示范作用,今年全區共評選出“美麗庭院”100個,累計評選189個。著力開展“幸福屋場”創建,將紅色文化融入陣地,打造具有本村特色的幸福陣地,全區今年共建設“幸福屋場”7個,累計建成20個。
以黨建帶動教育,讓鄉村人才“壯”起來
近年來,武陵區農業農村局持續加大“三農”干部人才隊伍建設,為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注入能源動力、壯大鄉村人才隊伍。
樹標桿,提升干部水平。近3年來,該局共引進多名研究生和本科生,鼓勵干部職工報考農大專本科,提升學歷,組織10余名在編基層農技人員接受連續不少于5天的脫產異地培訓,同時與湖南農大建立人才培養機制,定向培養2名農技特崗人員充實鄉鎮農業工作力量,培養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干部隊伍,激勵廣大干部在鄉村振興中建功立業。
強技能,加大教育培訓。加強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全區共培訓農民450人次,舉辦5期再生稻高產栽培、早稻、化肥農藥減量增效等實用技術培訓班,遴選40個技術能力較強、幫扶意愿較高的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種養大戶、鄉土專家作為優質再生稻豐產提質增效技術示范基地的示范主體,越來越多的“田秀才”“土專家”扎根武陵,助推鄉村人才振興。
以黨建強化統籌,讓資金使用“明”起來
此外,武陵區農業農村局通過壓實資金投入和保障責任,投入力度不斷增強、總量持續增加。
保障農業項目建設資金到位。近年來,各級黨委共爭取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資金3055萬元,通過改善灌溉、修建溝渠、修建路橋、新建涵閘等設施,蘆荻山鄉部分鄉村已形成溝相通、路相連、田成塊、樹成林、生態優環境美的田園風光帶。
全力開展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項目建設。洞庭湖化肥農藥廢棄物污染整治項目總投資1000萬元,中心溝渠生態修護項目已完成;武陵區長江經濟帶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項目總投資10007萬元,其中中央總投資5000萬元,地方配套5007萬元,現正建設中。
推進農業資金統籌整合。完善“大專項+任務清單”管理模式,健全涉農資金部門統籌協調機制,提高資金整合能力,更好發揮財政涉農資金的使用效益,促進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