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11月15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0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5%,兩年平均增長5.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454億元,同比增長4.9%,兩年平均增長4.6%。10月份,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持續恢復,發展韌性繼續顯現。
如何看待我國當前國民經濟發展狀況?三個關鍵詞:平穩,恢復,韌性。相同的表述還出現在國家統計局對8月份經濟數據的判斷:“綜合來看,經濟運行還是延續了恢復態勢,經濟發展的韌性還是在持續顯現。”
無須諱言,10月份我國國民經濟數據延續了前三季度的走勢:逐季回落——2021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一季度同比增長18.3%,二季度同比增長7.9%,三季度同比增長4.9%。但對這個“逐季回落”,絕不可以從中得出“經濟下行”的結論,而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最需要重視的因素就是新冠疫情的時間軸:2020年第一季度,國內經濟發展幾乎處于停滯狀態,“同比”2019年度呈現負增長,而進入第二第三季度,則是逐漸進入“促發展”階段,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緩和,我國經濟的活力也隨之重新煥發生機。那么如此看來,今年我國前三季度經濟數據與2020年“同比”呈現“逐季回落”,乃是理所當然。破除掉“逐季回落”的假象,我國今年經濟增速其實并不低,據初步核算,2021年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為823131億元,同比增長9.8%,高于大多數世界主要經濟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預測2021年中國GDP增長8%,依舊看好全年的中國經濟增長前景。
當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因素增多,諸如疫情反復、能源緊張、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國際海運緊張、勞動力短缺、關鍵零部件供應短缺等等,全球經濟復蘇步伐三季度以來整體放緩。當此多事之秋,經濟數據是否足夠靚麗其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平穩、恢復、可持續性,一言以蔽之就是“韌性”,韌性就是沖不斷、壓不垮,憑借的是整體強、根基厚。看待中國經濟發展,需要把握兩個“沒有變”,一個是我國經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除上文所說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9.8%外,前三季度新增就業1045萬人,CPI上漲0.6%、物價水平總體可控,貨物進出口總額283264億元同比增長22.7%,這些指標同樣可圈可點;還有一個是我國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態勢沒有變,前三季度,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0.1%;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等產品產量同比分別增長57.8%和43.1%……以杭州為例,今年前8月,制造業投資增長超三成,其中計算機通信、通用設備、醫藥、電氣機械及器材、專用設備等五大制造業投資累計增長42.7%。
當前國際環境依然復雜嚴峻,國內發展中階段性結構性矛盾猶存,保持經濟穩定恢復仍需加力,“穩中求進”這個總基調絕不可輕易偏離。(翟春陽)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