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12點,當我從大樓出來時,樓下的便利店還開著,能買到想買的東西,十分方便。”在天府四街上班的吳桐說,成都在夜生活上的便利,讓她更加喜歡這個城市。對于初到成都的劉雨菲而言,漫步街巷,長嘴的銅茶壺和釉亮的白瓷碗,都在不經意間讓人放慢腳步感受生活的安逸。
白日里活力非凡,夜色下流光溢彩,成都的消費場景多種多樣。前10月,成都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578.5億元,同比增長16.7%,兩年平均增長6.0%。消費增長的背后,藏著成都人的奮斗。這種奮斗,小到為了更美好的生活,大到對標世界不夜城的雄心壯志,這里的消費總是充滿便利和活力。
A一線追擊·夜
夜間消費旺
除了休閑娛樂
24小時便利店也多了
夜燈初上,新希望路車輛來來往往。晚上10時的7-eleven豐德萬瑞店,在寒夜里亮著光。店外,裹緊衣服的年輕人敲擊著鍵盤;店里,上下午班的店員許和成幫客人打了一杯熱咖啡。
近年來,成都從環境營造、商圈培育、新消費業態引入、夜消費地標打造等方面,進一步挖掘夜間消費新動能。不止于深夜食堂、喝酒K歌,藝術、文創等新興夜間消費業態正不斷延伸。隨著城市夜間消費需求日漸旺盛,催生了越來越多的24小時便利店。
“我們店的主要客流,就是寫字樓的上班族。在夜班時間,咖啡的確賣得很好。”這家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在每天晚上、凌晨,總會迎來晚歸和早出的“打工人”:有人會在回家前來買一瓶酒,有人會在上班前來買兩個熱包子。下雨的時候,店里會有來取暖的人。有時候,許和成會站在一旁,聽他們講這個城市發生著和發生過的事。
22時30分,豐德萬瑞中心B座3樓,仔細分析完成都門店近期的運營情況后,9月底才從天津來成都履新的7-eleven運營總監金光哲稍作休息后,帶記者來到豐德萬瑞店。“從上午8點半開始梳理分析前一日成都所有店鋪營收、主打產品銷售、貨品損耗等數據,到10點起溝通各門店貨品跟進調整,再到處理各門店次日配送貨品訂單,我必須做到對近100家門店的整體運營情況了然于心。”
“在成都,有時候站在路口,轉個身都能看見每個方向居然都有不一樣的便利店。尤其是CBD,便利店分布得更加緊湊。”在金光哲看來,從服務民生的角度來看,提高24小時便利店的比例也是提升城市居民服務質量,便民利民的有效途徑。今年9月,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21中國城市便利店發展指數”顯示,24小時營業便利店占比較高的城市南方相對較多,其中成都占比最高,達到79.7%。
商務部、國家發改委、民政部等部委此前聯合發布《關于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的意見》,全國首批30個試點地區名單出爐,成都位列其中,“社區”“便利”成為高頻詞匯。“我們計劃明年拓展布局更多門店,把便當料理、飯團壽司、早點等特色商品送到更多成都消費者手上。”喝完咖啡,金光哲起身和記者告別,準備去航空路中心店巡店,他穿上外套離開便利店穿過自動門,一名進店的顧客與他擦肩而過,感應的音樂響起,值班店員說了一句:歡迎光臨。
B一線追擊·晝
白天有“特”色
品美食坐茶館
還能重溫老成都民俗
白天,從街頭巷尾的小吃館子到成都遠洋太古里、成都IFS等遍布東南西北的購物潮地。在天氣好的日子里,你還可以泡上一杯“老三花”,聽民俗學者擺老成都的龍門陣,巴適!
“銅壺慢煮,茶杯溢著香,桌上還搭著一碟花生、一碟胡豆,好不安逸。”13日下午3點,記者在東門市井的下沉廣場見到了該項目相關負責人張薇,她告訴記者:“近幾日天氣好時,街區的人流量可以達到每天6000人次左右,品嘗特色小吃、感受民俗文化抑或是三五好友喝茶,每個人總能在這里找著適合自己‘消遣’的方式。”
東門市井有很多茶鋪,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進行選擇。這里還有古色古香的火鍋、成都人最愛的串串,以及一些成都名小吃,屬于老成都人的記憶都可以在這里找到。
“老成都市井文化的‘標簽’讓這里收獲了很多粉絲。不僅僅有成都市民,還有越來越多的‘生面孔’前來消費。”張薇說,目前正在進行業態調整,要在本地文化落地上更加深入,繼續挖掘增量市場。東門市井還會延續老成都傳統,將傳統的曲藝,如清音、揚琴,還有被稱為“活化石”的相書請進茶館,讓成都的年輕人加深對成都傳統市井生活的了解,進而滿足更多消費者的需求。
下午4點,客流還在增多,兩邊賣吃食的鋪子里,工作人員忙著點單、烹飪、送餐等,一片忙碌。
“不少消費者喝茶到五六點,干脆就在這吃晚飯。這里火鍋、串串、小吃品類豐富,很受大家喜歡。”張薇介紹說,“老成都”是東門市井的文化積淀,“新消費”是它的時代特點。在東門市井街區任意一家店消費,都能夠通過小程序下單街區的所有商品。“街區內所有商戶通過‘東門市井’微信小程序,互通有無,將自身產品優勢做到最大化,并且可以與其他匹配商家業態鏈接成有機整體,在降低自身費用成本的同時,提升綜合產值,抱團發展。”
根據《2020-2021成都特色商業街區發展報告》,成都特色商業街區發展情況初步顯現。成都特色商業街協會秘書長涂家卿介紹,目前成都已打造了全國首批示范步行街寬窄巷子、國家級特色商業街區5條、省級特色商業街區11條。通過大數據分析,在成都現有的197條街區中,具有2種或以上消費場景的商業街區有47條,占其中的23.85%,呈現多場景融合發展趨勢。
接下來,成都還將依托行業協會發布特色商業街區機會清單,構建街區一刻鐘便民生活服務圈,并鼓勵運營商和商家定期聯合舉辦商文旅體農融合促消費活動,發展特色商業街區夜間經濟、假日經濟。
“冬至前街區里計劃舉行腌臘肉、做香腸的民俗活動、18日錦江區工會還將組織舉行職工相親活動……”細數近期的活動安排,張薇表示,東門市井有自己獨特的“IP”和吸引力。“二期項目將呈現更大更專業的四川曲藝劇場,更聚焦年輕化屬性,讓東門市井真正成為本地人常來、外地人必來,有內容分享、有場景體驗、有產品帶走的特色商業街區。”
C因你們而精彩
消費市場“新脈動”
離不開每個人的奮斗
前10月,成都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578.5億元,同比增長16.7%,消費業態呈現多層次多樣化發展,既有傳統文化消費,也有以數字動漫特色街、音樂文化特色街為代表的市場;既有市井消費,又有奢侈品牌云集的高端消費……行走在成都的街頭巷尾,從一個個街區、一間間門店、一筆筆交易中,能清晰地感受到成都消費市場的新脈動。
多種多樣的消費場景究其本質來講都是在提供服務,這背后離不開每個人的奮斗。從一大早到次日凌晨,從深秋到炎夏,成都的“消費”不分晝夜、不分季節。消費者盡情“買買買”的背后,離不開在地鐵1號線上開著電腦寫促消策劃的人的努力,也離不開凌晨2點仍在營業的便利店里堅守崗位的身影,離不開在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進程中奮斗的每一個人。
上海中商數據和成都零售商協會聯合發布的《成都首入品牌研究(2021·半年度)》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成都共計引入296家各類首店,遠超去年上半年的119家,也超過2019年上半年的237家,僅次于上海、北京,保持全國第三;12月2日晚,100個成都2021夜間經濟示范點位重磅出爐,折射出成都夜間經濟的強勁活力和多元化的夜間生活圖景。白日里,成都活力非凡,夜色下,成都流光溢彩。(孟浩)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