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開展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工作的意見》,部署在北京、上海、重慶、杭州、廣州、深圳6個城市開展營商環境創新試點,聚焦市場主體關切,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更大力度利企便民。
進一步破除區域分割和地方保護等不合理限制;健全更加開放透明、規范高效的市場主體準入和退出機制;持續提升投資和建設便利度,支持市場主體創新發展……《意見》共提出了十方面、百余項改革舉措。
打造制度創新高地
“我們在研究創新試點工作的時候,堅持把創新行政管理和服務方式作為重中之重,不搞政策洼地,而是要著力打造制度創新的高地。”國務院辦公廳政府職能轉變辦公室主任、國務院審改辦協調局局長盧向東在日前國新辦舉行的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介紹,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經驗是這次創新試點工作的基本要求,開展試點不是為了“栽盆景”,而是要多育良種、移植全國,促進中國營商環境不斷邁向更高水平。
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院長、中國貿促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張曉濤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進入新發展階段,制度競爭力成為支撐中國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因素,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降低制度性成本,有助于提升中國國際競爭新優勢,是進一步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在要求。
“此次選擇市場主體數量較多、市場經濟發育比較充分的6個城市進行創新試點,先試先行,所總結的經驗與模式將及時梳理總結和復制推廣至各地區、各部門,將帶動全國范圍對標先進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張曉濤說道。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6個城市開展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在聚焦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關切方面開展先行先試,尤其是通過試點探索更為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以及更加完備成熟的監管制度,將進一步形成制度創新高地,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把握好改革的時度效
盧向東提到,《意見》提出了百余項改革試點任務,涵蓋領域廣,涉及部門多,改革力度大,在具體實施中,將把握好改革的時序、節奏和步驟,確保改革平穩有序推進,取得實效。
在張曉濤看來,試點城市在落實相關舉措過程中,一方面要在頂層謀劃設計中“超前一公里”,另一方面要在政策落實時打通“最后一公里”。具體來看就是要將“放管服”改革向縱深推進:既要關注企業各方面需求,注意挖掘“隱形問題”,讓優化營商環境不留“死角”;也要關注企業真實獲得感,注重政策落地實效。
張曉濤進一步表示,政策制定與實施應該堅持“提高企業滿意度”原則,加強調研、論證和聽證,擴大企業參與度。此外,要建立以“企業實際獲得感提升”為導向的評價體系,注意績效考核指標的合理設計與使用,防止“唯績效考核指標”為導向成為企業新的“緊箍咒”。
劉向東認為,開展營商環境創新試點重點強調實施系列改革,這意味著強化競爭政策的基礎地位,維護市場的公平競爭,謹防出現歧視性待遇等問題。基于此,試點城市在落實有關舉措過程中,要在推進改革中注意法律法規的適應性問題,即要對照上位法,明確哪些能突破,哪些需要立改廢,特別是涉及跨區域特許經營問題。
同時,劉向東表示,試點城市在維護公平競爭方面,既要清理取消企業在資質資格獲取、招投標、權益保護等方面的差別化待遇,也要在鐵路、電信等部分領域謹防出現限制市場準入和競爭行為現象,尤其是在公平競爭審查執法中要真正堅持非歧視待遇原則。(魏 橋)
關鍵詞: 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 一流營商環境 更大力度 利企便民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