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畢業季,招聘市場熱度不減。對求職者而言,簡歷可謂是找工作過程中的“敲門磚”。
2021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達909萬人,求職競爭激烈。前不久,“重慶女孩幫改簡歷助3萬人求職成功”的話題沖上熱搜,讓簡歷優化成為熱詞。這讓一些求職者疑惑,找工作時,請人改簡歷真的有用嗎?花錢購買簡歷優化服務是在交“智商稅”嗎?
制作簡歷需要相應指導
日前,有媒體對1534名受訪大學生進行的調查顯示,71.2%的受訪者在簡歷制作時存在困擾。93%的受訪大學生表示需要支持,76.5%的受訪者希望請求職成功的前輩分享經驗。
重慶一位資深HR透露,每逢招聘季,公司都會收到大量簡歷,平均下來,HR在每份簡歷上的停留時間約15秒。這種情況下,一份措辭得體、排版整潔的簡歷就顯得非常重要。
“真沒想到,我花300多元優化后的簡歷投出去后,很快就收到了面試邀請。”近日,即將碩士畢業的重慶姑娘小畢高興地對記者說。
記者在網上以“簡歷優化”為關鍵詞檢索發現,不少網店和招聘平臺提供撰寫、優化簡歷等服務,并明碼標價,價格從一兩百元到上千元不等。
身為圈內小有名氣的簡歷優化師,每逢畢業季,唐靜的訂單量一般超出平常2~3倍。“修改簡歷不保證拿到錄用通知,但基本能改到客戶滿意為止。”唐靜說。
存在個人信息泄露、造假等風險
近日,33歲的顏斌武通過熟人獲得一次求職內推機會,希望有針對性地修改簡歷。于是,他在網絡平臺花500元找了一家簡歷優化工作室。可改來改去,他覺得調整后的簡歷始終“沒有感情、沒有內容、空洞乏味”。
“我這些年做的工作是行業前沿熱點,并且量大扎實,從簡歷素材來說是非常有亮點的。”顏斌武嘆氣道,“對于一些專業性強的工作,沒有行業從業經歷的HR改寫的簡歷,還不如自己多花心思親自操作。”
記者采訪發現,有的簡歷優化服務“摻水造假”,存在偽造學歷和證書、偽造實習經歷,或對個人經歷進行不切實際地夸大等情況。同時,存在簡歷被倒賣、個人信息泄露的風險。
對此,重慶人社部門提醒求職者,簡歷優化或“埋雷”,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出現簡歷造假的情況,切莫為了一份“亮眼”的簡歷踏入“失信陷阱”。
提升就業能力才是關鍵
“優化簡歷能成為一門生意,折射出高校教育在這方面的缺位。”重慶工商大學長江上游經濟研究院研究員莫遠明建議,學校方面應針對缺乏求職經驗的畢業生,加強簡歷制作等方面的就業指導,幫助學生做好職業規劃,順利實現就業。
莫遠明認為,求職者與其花錢優化簡歷,不如提升自身能力,結合自己的專業、能力、興趣,明確擇業目標,有針對性地投遞簡歷,并在制作簡歷時,結合應聘崗位,將自己最閃光的地方秀出來,比如應聘對文字功底要求較高的職位時,可在簡歷上體現出語言能力;應聘廣告設計等職位,可將簡歷制作得更有新意;應聘外企,則需準備外語簡歷。
對于網絡平臺上的簡歷優化服務,北京德恒重慶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李建律師建議網絡平臺盡好管理責任,進行規范引導,同時監管部門也應加強監管,促進簡歷優化服務規范化。此外,對于涉嫌提供簡歷造假服務及泄露求職者個人信息的商家,要依法依規予以懲治,保障求職者的合法權益。(李國)
關鍵詞: 花錢購買簡歷優化服務 存在信息泄露 造假等風險 是在交“智商稅”嗎?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