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近日舉行的“中國這十年·河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在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規劃建設過程中,河北積極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對接京津、服務京津的同時加快發展自己,京津冀協同發展取得豐碩成果,交通、生態、產業三大重點領域率先突破。
河北與京津聯手打通拓寬“對接路”2089公里,京張高鐵、京雄城際等建成通車,累計承接京津轉入企業和單位近4萬家。扭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牛鼻子”,河北統籌雄安新區等承接布局,加快推進曹妃甸、渤海新區、正定新區等承接平臺建設。首鋼等一大批疏解項目落戶河北,北京現代滄州工廠作為承接單體規模最大的產業項目,帶動形成“千億級”產業集群。
在重點領域,軌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北京大興機場投運,石家莊直通承德高鐵列車、京唐城際即將開通,京保、京涿間開通通勤列車,雄安50分鐘到達北京、19分鐘到達大興機場。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成果顯著,河北與京津跨境河流橫向生態補償考核斷面,全部達到或優于Ⅱ類水質,大運河京冀段62公里全線旅游通航。
河北43個承接平臺引進京津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產業項目,總投資達5163億元。今年上半年,河北承接5000萬元以上京津轉移新開工項目270個,總投資1494億元;吸納京津技術合同成交額230.1億元,同比增長39.43%,占成交總額的60.77%。京津成為河北技術成果供給重要源頭。(李如意)
相關新聞
三河市上半年簽約38個北京轉移項目
記者從廊坊市三河市了解到,今年上半年,三河與北京簽約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燕郊中心、首都央廚·北供預制菜食品產業園一期等38個北京轉移項目、總投資526億元。
已選址于三河市燕郊高新區燕郊科學城的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燕郊中心項目,計劃年底入駐園區。這家由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投資35億元建設的項目,占地300畝,規劃建筑面積30萬平方米,將建立智能制造、光電子、材料、生物醫藥等中試放大平臺,重點承接創新中心成果的試驗、放大和試產。
即將落戶三河市經濟開發區的北京科技大學航空航天智能裝備研發規?;a項目,主要建設辦公研發樓、生產廠房及地下工程。項目建成后,可年產航空航天儀器陀螺儀加速器等特種多功能部件十萬件。
由北京知天地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年產2000臺(套)水環境污染防治設備項目已選址落戶三河經濟開發區,目前正在辦理前期手續。這家環保型公司以建設綜合研發樓及高標準廠房為主項目建成后,年產可定制地埋式智能醫療污水處理設備700臺(套),可定制智能一體式生活污水處理設備1300臺(套)。
據介紹,截至2021年年底,三河市累計承接北京轉移項目115個、涵蓋裝備制造、信息技術、醫療健康、科技服務、新材料等諸多領域。其中,有研稀土等83個項目已竣工投產,中冶總部等8個項目加速推進,藍思泰克等24個項目即將開工。投資31.5億元的河北燕達陸道陪醫院正在建設,建成后將打造成為世界最大的血液病診療中心;已建成投用的燕達健康城成功入選京津冀產業轉移承接重點平臺,成為協同發展戰略下“醫養結合”樣板,燕達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已發展成為國內單體規模最大的全程化持續照護養老社區。(韓梅)
關鍵詞: 扭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牛鼻子 河北帶動形成千億級產業集群 對接京津服務京津的同時加快發展自己 河北三大重點領域率先突破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
熱點
頭條
- 7月末各地基本完成了新增專項債券發行 比去年提前了半年時間
- 提升兩地資本市場吸引力 滬深港通交易促進兩地資本市場長期平穩健康發展
- 城市商圈是城市最核心的消費區域 也是拉動城市經濟增長的重要載體
- 特定養老儲蓄產品入局 第三支柱養老金融工具包內產品供給日益充足
- 完成集裝箱吞吐量70.6萬標箱 國家鐵路貨運繼續保持高位運行
- 涵蓋多種形式和種類 濟南住房保障政策體系盡可能滿足不同畢業生的居住需求
- 7月份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上漲6.5% 環比下降0.9%
- 堅持“土地要素跟著項目走” 自然資源部進一步明晰土地利用計劃指標配置規則
- 設置4個主題區域 服貿會工程建筑專題展9月1日在北京首鋼園12號館正式開展
- 前7個月我國外貿結構持續優化 進出口實現了較快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