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陽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
學生參觀桂陽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
志愿者正在校門口開展文明勸導。
開展志愿服務。
紅網時刻12月8日訊(記者 姜姿 通訊員 陳勇)12月8日早上7點30分,在芙蓉小學門口,身穿紅色馬甲的“文明交通伴我行”志愿者正在校門口開展文明勸導,一輛輛經過的車輛也主動減速禮讓行人,讓學生、家長能在交通最擁堵的時刻安全有序通行。初冬的陽光斜射在志愿者火紅的衣服上熠熠生輝,金色陽光匯聚一抹志愿紅,成了冬季一道讓人倍感溫暖的靚麗風景。
桂陽縣自2019年成為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縣以來,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著力完善“三大”機制,弘揚文明風尚,提升城市精神文明,讓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在紅色的桂陽大地迸發出昂揚的生命力,讓這座千年古城不斷煥發出新時代光彩。
筑牢陣地,凝心聚力
桂陽文化園不僅被譽為千年古郡的文化新窗口,也是當地居民散步、休閑的好去處,每當夜幕降臨,這里人頭攢動、熱鬧非凡。
如今,在桂陽文化園人流量最大的地方有一座“地標式”建筑——桂陽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時常有人進來瀏覽,參觀學習,成了一個新的網紅打卡地。
近年來,桂陽縣以相繼被列為全省和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縣為契機,加速陣地整合,創新驅動,著力推進“三大融合”。先后投入1000余萬元盤活陣地資源,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與志愿服務聯合會、好人展覽館、禁毒宣教館等有機融合,實踐所、站與蓉城書屋、新風講習所、鄉鎮文化站、復興少年宮等陣地資源相結合,精心打造了縣鄉村三級載體。全縣共建設1個中心、22個實踐所、373個實踐站,實現了縣域全覆蓋。
在加強三級載體融合的同時,桂陽不斷創新著力推進線上平臺融合。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與縣融媒體中心、黨員遠程教育、政府門戶網站等有機結合起來,做強“線上平臺”,實施“新聞+政務+服務”模式,讓文明新風吹遍蓉城大地,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風生水起。
十步之內,必有芳草。桂陽是紅色熱土、革命老區、湘贛蘇區縣,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和光輝的革命歷史。近年來,桂陽先后投入各類資金2000余萬元,大力挖掘紅色文化資源,推動資源共建共享。歐陽海故居、桂陽縣蘇維埃政府舊址、夜宿梨山黨性教育培訓基地、王淑蘭革命舊址、鄧三雄故居等紅色基地日益成為黨史學習教育、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共建共享基地。今年以來,先后開展黨史學習教育1000余次,年均接待縣內外參觀學習人數20余萬人次。
擦亮品牌,深化服務
“經世致用”的湖湘精神一旦與閃耀著時代光輝的“奉獻、友愛、互助、進步”志愿服務精神發生碰撞,就誕生出一個又一個閃亮的桂陽本土志愿服務品牌。
近年來,桂陽縣開展的“我為大家巡一夜,大家為我巡一年”“微心愿”“微宣講”等志愿服務,如同一面面閃耀陽光光輝的棱鏡,成了為人民服務、為群眾辦實事的品牌。
今年,桂陽積極組織專家宣講團、志愿宣講團進機關、農村、企業、學校、社區,不斷推出群眾喜聞樂見的作品,廣泛開展“感黨恩·跟黨走”等主題宣講活動600余場次,真正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深入村組開展“農家夜話”“板凳夜話”“家庭會議”等黨員志愿服務活動,呈現院落里面“宣”政策、田間地頭“傳”技藝、鄉村舞臺“唱”夢想、板凳會上“議”家風的濃厚氛圍。
“通過群眾點單、所站派單、志愿接單、受眾評單實現供需精準對接。”桂陽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縣文明辦主任周開友說道。桂陽縣新時代文明實踐管理服務始終堅持人民至上、需求導向的原則。今年以來,重點打造了“百座戲臺千場戲”文化惠民、“三清三禁三勸”移風易俗、“鄰里守望”百米服務圈、“微心愿”認領等志愿服務活動品牌,為數萬人奉獻了愛心服務,不斷掀起了“互助友愛”的社會新風尚。
如今,在桂陽,“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已融入城市鄉村的文明血脈,融入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有事找志愿者,沒事當志愿者”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城鄉之間處處閃耀著志愿紅與志愿綠的光彩,為桂陽精神文明建設和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
關鍵詞: 桂陽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