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是現代國際化大都市中的突出代表,是消費資源的集聚地、全球消費市場的制高點,具有顯著的消費引領和產業帶動作用。去年7月,經國務院批準,上海、北京、廣州、天津、重慶率先拉開了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的帷幕。
在中國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如何下好培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這步棋,更好吸引國內外優質資源要素聚集,打造世界級商圈,讓城市發展更具競爭力?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們紛紛貢獻真知灼見。
立足優勢各顯其能
自首批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花落上述5個城市以來,各地立足自身優勢,鉚足勁加油干,志在打造各具特色的世界級商圈。
今年全國兩會召開前夕,重慶市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推進會召開,吹響了重慶加速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集結號”。
商務部黨組書記、部長王文濤出席會議并講話。王文濤表示,半年多來,重慶市統籌實施“十大工程”,持續開展“巴渝新消費”八大行動,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工作取得初步進展,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獨創性、代表性的經驗做法,有效推動了重慶消費提質擴容。商務部將與重慶市一道,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聚焦“國際”,緊扣“消費”,突出“中心”,在進一步提升國際化水平、突出重慶特色、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強化制度創新等方面加大工作推進力度,盡快把重慶市打造成為兼具國際風范和巴渝魅力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全國政協委員,致公黨重慶市委會副主委、市民族宗教委主任丁時勇表示,提升城市品質,國際化、綠色化、智能化、人文化四個方面要同步發力。
丁時勇建議,在確定發展目標時,重慶應當循序漸進、分步行動。首先,要努力推進城市提升,在提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城市空間品質、居民生活幸福指數等方面同步發力,向全世界展示重慶立體交通、8D魔幻的現代化城市特色以及千年都城的歷史文化特色。其次,要以建設中西部國際交往中心為契機,完善重慶國際化功能建設,重點在企業、教育、醫療、科技、旅游、會展等方面推進國際合作與交流,爭取早日建成具有一定國際性功能和影響力的地區性國際化城市。
對天津來說,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是其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發展的重大機遇,也是提升國際影響力的重要契機。全國政協委員、南開大學金融學院常務副院長范小云表示,提升城市“國際范兒”,既需要對標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國際規則,借助制度創新進一步完善政務環境、市場環境、要素環境、法治環境,也需要持續提升服務意識,通過深化“放管服”改革,以優良健全的服務體系增強天津的吸引力。
“通過吸引全球高端要素聚集引領時尚消費風潮,向世界展現天津的潛力、活力和魅力,為發展的‘蓄水池’引來更多活水。”范小云說。
瞄準目標多地競跑
除上述5個試點城市外,一眾實力雄厚的城市也在積極爭取,將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視為沖刺目標。
阜陽市市長孫正東、桂林市文藝演出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雷洪、卓爾控股董事長閻志等全國人大代表均提出了在當地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建議。
在閻志看來,武漢擁有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優勢與實力。對此,他提出三點理由:武漢的城市稟賦能夠在新發展格局中成為重要節點,擔當重要使命;武漢以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為目標持續開展工作,實力全國居前;重要商業交易展會可以成為武漢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重要突破口。
在具體舉措上,閻志建議國務院將武漢市列為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觀察員城市,建議商務部進一步加強對武漢市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工作指導,同時支持在武漢舉辦中國武漢商品交易會,打造新發展格局背景下內陸地區規模最大的交易展會。
朝著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方向邁進的城市還有很多。“南京都市圈腹地人口達3500萬,消費市場規模超過1.5萬億元,在擴大內需上優勢明顯。”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韓立明透露,南京已在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力爭通過3年左右時間使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1萬億元。
記者了解到,成都將實施新消費創生引領行動,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擴大消費新供給,打造消費新場景,激發消費新活力,培育消費新品牌。
“生活成本競爭力提升工程是助力成都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重要推手之一。”全國政協委員、成都理工大學副校長許強說,加快推進12個國家級“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建設,推出18個特色消費新場景和100個夜間經濟示范點,這一系列計劃有助于增強成都的軟實力和吸引力。(白舒婕 晏瀾菲 吳力)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