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在“新發展格局與‘十四五’大趨勢——2021新京智庫春季峰會”“農業現代化與鄉村振興”主題論壇上,多位專家和企業代表,圍繞“城鄉融合推動鄉村振興”話題展開了討論。
參與此次圓桌對話的嘉賓包括,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黨國英,中國農業大學國家鄉村振興研究院副院長、人文與發展學院教授左停,中國農科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鐘鈺,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中國合作社研究院院長孔祥智,美團黨委副書記、副總裁任奎等,農業中關村產業創新聯盟總召集人、水木九天集團董事長王曉慶主持了對話。
促進產銷對接,推動城鄉融合
圓桌討論環節前舉行的主旨演講環節,濰坊市委書記田慶盈在演講中表示,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城鄉融合是鄉村振興的必經之路,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文明善治是鄉村振興的必然要求,增進農民福祉是鄉村振興的根本所在。
田慶盈指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要著力創新體制機制,促進人、地、錢等城鄉要素雙向流動,堅定地走好城鄉融合發展之路。人的問題就是既能讓農民進城,又能讓各路人才上山下鄉,走出去、請進來;地的問題就是讓沉睡的資源變成活資產;錢的問題就是要千方百計增加“三農”投入。
中國農業大學副校長、博士生導師林萬龍在演講中指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促進兩個“融合”。林萬龍強調,城鄉融合有兩個概念需要厘清,農業不等于農業生產,鄉村也不等于農村。鄉村是屬于全國人民的鄉村,農村就是農民的農村。只有在城鄉融合發展視野下思考鄉村振興的問題,鄉村振興才有可能真正做活,離開城鎮、城鄉融合講鄉村,鄉村就是死局。
與會專家認為,在通過數字化下沉促進城鄉要素的雙向流動,助力解決農村地區的買難和賣難的問題上,美團優選從去年年底推出“農鮮直采”計劃是一個不錯的實踐,該計劃借助數字經濟優勢,加大優質農產品源頭直采的力度,加速優質農產品從原產地直達社區,讓城市居民受益的同時也讓農民實現增收,積極推動城鄉融合。
截至目前,該計劃已落地云南、廣西、湖北、吉林、河北等地,助力云南昭通蘋果、湖北秭歸臍橙、廣西武鳴沃柑等多種特色農產品銷往全國。據了解,廣西武鳴沃柑通過該計劃已經銷售300萬斤。
同時,通過推動當地生活服務業數字化發展,不僅助力了農民增收,也提供了很多本地就業崗位。據悉,廣西武鳴沃柑產業每年吸收的勞動力務工薪酬達9億多元。
總體來看,借助農村電商,可促進產銷對接,推動城鄉協調發展,使就業更充分、生活更宜居,這將為鄉村振興提供持續內生動力。
流通效率提升,促進農民增收
鄉村振興除了需要城鄉融合外,更重要的還是要保障農產品價格,防止“菜賤傷農”。
京津冀農產品行業聯盟秘書長尹作豐表示,現在很多地方蔬菜滯銷,使農產品價格大打折扣,給農民收入造成了損失。比如,現在農產品價格遠遠低于農民實際效益,經常出現產地倒掛,產地8毛的土豆到了北京賣5毛,說明農產品大量過剩。
這主要是因為流通環節過多,造成了很大的資源浪費。對此,尹作豐認為,農產品優質優價的問題一定要通過鄉村振興解決,否則就會造成惡性循環。通過農產品產地直采、銷地直配的方式,盡量減少中間成本,來保障農產品價格,保障農民收入。
與會專家表示,借助社區電商能助力改善農村市場的流通效率問題,進而保障農產品價格。傳統的商品流通鏈路為“品牌商-經銷商-批發商-零售商-消費者”,流通鏈路較長,而農村基礎設施、物流條件都較差,生鮮農產品難保質,導致很多生鮮水果容易腐爛,農產品價格被迫下降。
而以銷定采,根據需求備貨,流通鏈路轉變成了“消費者-團長-團購平臺-品牌商”,減少了商品在渠道中的留存時間,其流通效率要遠遠優于傳統渠道的流通效率,能夠較好地保證農產品質量,進而提高農產品價格。
例如,在河南鄭州新鄭一個村子的平菇基地,以前經常出現因為平菇滯銷,平菇價格大大降低的情況。平菇這種農產品保鮮期短,一般只能保鮮兩天。農戶以前的銷售模式就是等人來收。這經常就面臨一個情況,一茬茬的平菇冒出來很喜人,但是一旦蘑菇數量增多,來收平菇的批發商就會壓價。
而且平菇不等人,隔一天一個價。平常一筐平菇能賣30多元,可能因為蘑菇產量增加,批發商就壓價到5元、8元一筐。如果不賣,也沒有第二種選擇。
通過與美團優選合作,下午種植戶剛采摘的平菇,20分鐘就能運輸到分揀中心,工人迅速裝盒、清理、稱重、貼標。這樣,平菇在產地就從初級農產品變成商品,然后全程冷鏈物流送到大倉,第二天就可以出現在消費者的餐桌上。
這一方面,能保證平菇的新鮮讓消費者受益,另一方面,農民多了一個穩定的銷售渠道,電商的渠道價格和銷量方面都比較穩定,農民的收益也就更有保障。
據了解,拼多多、美團、興盛優選等在全國尤其是下沉市場建立了更高效的物流配送網絡,能夠實現“昨日下單,今天自提”。并且,用戶下單是預售,次日達,可以接近零庫存管理,用戶要多少采多少,損耗少,使居民可以吃上更新鮮的蔬菜水果,也保障了農產品價格。
提高農產品價格,除了需要提升流通效率外,還需要打造農產品優質品牌。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梅旭榮表示,目前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主要存在農業生產效率低,質量效益低等突出問題。
未來,我國農業現代化一定要從數量增長邁入到優質高效和綠色品牌化時代,同時強化農業科技支撐,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促進農村消費升級,激活農村消費潛力
林萬龍指出,從國內大循環來看,相比城鎮居民,農村居民收入增量和存量的更大比例是用于消費的。我國的邊際消費傾向或者平均消費傾向,農村居民都高于城鎮居民。這意味著農村居民收入增長可以帶來更大比例的國內消費的增長,這對國內大循環非常重要。
據統計,全國33%的鄉鎮沒有商品市場,53%的村沒有綜合商店,70%的村沒有餐館。任奎表示,農村市場購物渠道少、商品價格高,優質的商品及服務較為缺乏。另外一方面,傳統供應體系下農村商品流通成本較高,有些商品供應商就會在城市、農村提供兩套差別化商品,農村產品質量明顯低于城市。
隨著新業態的發展,通過團長集單,以及“昨日下單,今天自提”服務模式在下沉市場的普及,農村商品流通成本降低、效率提高,在物流環節通過集中配送履約,有效降低物流成本,讓消費者享受更新鮮的產品,也讓農民實實在在賺到錢。
專家指出,長期看農村電商可以發展成為一個連接到村一級的零售基礎設施,為海量商品建立一個觸達下沉市場的分銷網絡,滿足農村地區居民消費升級。
有不少農村老人反饋,通過拼多多、美團優選等互聯網平臺第一次吃到百香果、庫爾勒香梨。通過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地釋放消費潛力,可以更好地滿足大家對生活更好的需求。
數據還顯示,有大量在外務工人員,通過手機給留守父母和子女下單,讓村里人也能夠享受到跟城市一樣的產品和服務。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
熱點
頭條
- 裸票價格創近5年來最低 中秋國內航線機票價格降至洼地
- 中國經濟增速仍保持較強動力 在全球進出口版圖中的地位將進一步的提升
- 油價顯著下跌無疑對依賴原油出口的產油國不利 產油國釋放明確穩定意圖
- 對標“國字號”你追我趕 中國電子商務成為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關鍵動力
- 續兩年邁過80分門檻 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整體步入良好階段
- RCEP生效實施為地區和世界經濟注入新動能 為中國企業迎來了高質量發展的新機遇
- 眾多企業技術產品“上新” 元宇宙為觀眾帶來了身臨其境的體驗感
- 實施19項接續政策形成組合效應 四部門加力鞏固經濟恢復發展基礎
- 12個行業PMI回升 8月制造業五大分類指數一平三升一降
- 服貿會“朋友圈”不斷擴大 中國市場規模非常巨大國際吸引力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