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90年代初,手機逐步走入人們的生活。在那個時候,很多手機用戶都用過一家公司的產品,這款產品就叫“萬能充”。別看它只是小小的兩塊金屬觸片,但是當年這一創新產品不僅干掉了當時的手機電池充電器配件市場,也給東莞市海陸通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陸通”)帶來了十多年的企業發展紅利,如今在第三世界國家仍然有著相當銷量。隨著技術的迭代變革,萬能充已經在中國市場成為歷史,手機用戶此時離不開的已經是充電寶,海陸通也敏銳地抓住了這一變化轉型。如今,得益于電池領域多年的深耕研發,海陸通的新賽道已經轉向了新能源,站在了最猛烈的風口上。
一統江湖成就傳奇
海陸通發展的歷史,也是整個手機行業發展的歷史,烙上的時代印記非常明顯。海陸通最早在通信配件云集的深圳創業,隨著企業發展壯大遷移到了東莞,總裁甄超在娓娓敘述企業成長史時,也解釋了名字的由來:“21世紀初,手機行業迅猛發展,開始成為普通人的通信工具,而那個時候通信行業都喜歡起個帶‘通’的名字,比如世界通、小靈通。‘海陸通’朗朗上口,又容易被記住。”
彼時的通信業,手機電池是需要拆下充電的,海陸通的前身最早在這一領域尋找到了商機。“當年不僅手機很貴,原裝電池也很貴。”甄超提起當年剛起步的手機行業,一切都在不停探索之中,價值四五千元的手機,原裝電池要五六百元,這就激發了大量電池與充電器企業的迅速成長。
“當時的痛點是,國產品牌非常多,鼎盛時期一個星期可能涌現出上百個新手機型號,作為手機電池的充電器配件廠商,跟進難度非常大。”甄超說,每周都要開出對應新型號手機的模具。“大部分型號的手機只差一點點,這導致一個非常大的資源浪費;其次是因為新手機涌現導致的研發投入非常高。”因此,海陸通埋頭研發了半年,在當時研發出了國內第一個擁有全球發明專利的萬能充產品。
萬能充一下子火了。這個產品,基本上把原來的一對一的旅行充市場完全替代掉。“看起來是兩塊很簡單的觸片,但是要解決接觸的問題時,我們花了半年時間研發,確保了電流充電的穩定性。”這個產品給海陸通帶來了十余年的行業紅利,讓它一躍成為行業領導者。
轉型求變闖出新路
變革很快到來。蘋果手機的問世,宣告了智能手機時代的開始,內置電池逐漸成為手機的主流。隨著“果鏈”產業出現帶來的新一輪行業重組和變換,萬能充面臨著和昔日旅行充一樣的困境,這也是海陸通面臨的第一個重大生態環境變化。
怎么辦?唯有求變。首先是進行產品的創新,充電寶迅速取代萬能充,成為手機必不可少的配件,這也是海陸通的轉型方向。“萬能充的經歷給我們一個啟示,企業的創新非常重要,它真的能給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回報。”甄超說,即使行業已經成了紅海,但創新依然能夠掘金。例如現在在其他企業看來非常薄利的充電寶行業,海陸通生產制造的一款1299元的產品,卻能夠在各大電商平臺熱銷,成為網紅產品。在別人比拼價格的同時,這個產品做到了手機、電腦、無人機等偏專業一點的戶外電子產品的通用續航,除了時尚輕巧,獨有的顯示屏設計能讓用戶了解鋰電池80%以上的工作參數。這也是目前海陸通正在瞄準的新藍海——移動式的、便攜式應用的儲能產品。
另外,技術創新帶來的產品競爭力,讓海陸通打開了眾多國際市場。“近兩年,海外市場份額每年以10%—15%的速度增長。特別是今年,開發了歐洲的三個大客戶以及美國的一個大客戶,新客戶比例比往年大幅提升。”海陸通海外總監張亞波表示,雖然海外新客戶存在相當多的新風險,背景、信用、經營情況都不了解,不過早在2013年,海陸通就超前性地使用了出口信用保險這一工具,與中國信保廣東分公司合作,配置以信保融資,從而形成了企業出海風險規避的良性的循環。原有的拳頭產品萬能充,也在非洲找到了新市場,目前仍然有著相當的出貨量,煥發了新生機。
2020年,為了加強企業應對疫情沖擊能力,穩住外貿基本盤,廣東進一步加大出口信用保險的支持力度,并采取了多種措施,這為海陸通也帶來了海外拓展的“護身符”。尤其是今年以來,《廣東省商務廳關于印發2022業務年度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促進外貿發展方向)促進投保出口信用保險項目入庫申報指引的補充通知》要求,對外貿企業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無論是海外買方破產、拖欠、拒收貨物等商業風險,如訂單被取消、應收賬款收不回來,或者是買方所在國因戰爭、外匯管制等政治風險造成的損失,都可獲得最高15萬美元的賠付。”中國信保廣東分公司客戶經理汪林表示,并且今年以來重點聚焦服務支持專精特新“小巨人”等中小微企業,海陸通是其重要的客戶之一。
時刻思考創新引領
如今,手機配件只是海陸通過去自主品牌的保留業務,整個公司的業務已經分三大板塊,另外兩塊分別是輕型動力、儲能,和智能穿戴硬件。國家“雙碳”戰略目標的提出,以及今年以來俄烏沖突帶來的能源危機,讓新能源領域成為最猛烈的風口。海陸通從傳統的3C數碼配件跨越到新能源賽道,更是投入了大量資金進行創新型的研發。
嘗過萬能充甜頭的海陸通,始終堅信“產品靠研發才能有好的市場”,這也是企業獲得專精特新稱號的原因。甄超認為,沒有創新,無法形成技術門檻的企業不會有未來。“我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是,未來的10年或者20年,我們是否能活下來,哪個賽道我們是能夠觸碰到的。”在和鋰電池打了20多年交道后,海陸通對未來風向的研判是新能源,并且在5年前已經切入了輕型動力和家庭儲能這一賽道。但是優勢在哪里呢?
從制造業摸爬滾打20年,海陸通的領導團隊深諳制造業企業的成功,在于整合垂直產業鏈后產生的各種成本優勢,“鋰電池里成本最高的那部分是電芯,占到整個成本的大概60%,我們布局電芯產業鏈”。為此,海陸通自掏腰包,花費了數億元資金進行重資產投入,投建鋰電芯廠。
由于每年在新能源領域上投入越來越多,并在電池領域內做到了獨有專長,在產業鏈上也有整合優勢。2021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公示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時,海陸通榜上有名。
在更為前沿的投入上,海陸通與東莞理工學院成立聯合實驗室,借助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和中國散裂中子源提供的支持,進行新材料的研究與開發。“新型輕型動力鋰電池的研發周期會比較長,雖然短時間不能馬上轉換經濟效益,但是兩三年之后,我們研究出來就能領先于整個行業。”
有人問,海陸通每階段的發展方向一直在不停變化,是不是一家善變的公司?對此,甄超的回答是,“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活下來”“能夠活下來的都是因為在變”。
對于民營企業來說,生存始終是頭等大事,尤其是疫情三年,給絕大部分行業帶來了一定的沖擊。然而海陸通卻始終沒有停下變化的腳步。“環境對大家都是一樣的時候,我們做哪些事情可以令公司能夠度過這個危機?”這是海陸通管理團隊每天思考的問題。居安思危,以萬變應萬變,始終在不停奔跑,這也是海陸通踏準節點、始終走在前沿的原因吧。(程行歡 肖錦嵐)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
熱點
頭條
- 12個行業PMI回升 8月制造業五大分類指數一平三升一降
- 服貿會“朋友圈”不斷擴大 中國市場規模非常巨大國際吸引力大增
- 加快數字技術創新發展 多家企業致力于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
- 繼續發揮好外資專班的作用 商務部引導外商持續加大制造業和研發領域的在華投資
- 細化明確項目參建各方質量責任 交通運輸部對工程質量行為形成剛性約束
- 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進一步強化 服貿會10年見證我國服務貿易快速發展
- 積極展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最新成果 本屆投洽會將圍繞3大板塊
- 分為初期、近期、遠期3個階段 跨座式單軌交通客流預測年限應與設計年限一致
- 線上便捷性和個性化推薦優勢逐步放大 多快好省的即時零售正在脫穎而出
- 與其他領域不斷融合 中國經濟蓬勃發展表現出了鮮明的數字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