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中新網山東齊河11月19日電 題:山東“90后”扎刻青年的“竹條人生”榫卯之間顯匠心傳承
作者 孫婷婷 崔志華
從傳統的蟈蟈籠、秸稈花燈,到各類仿古建筑模型,一根根竹條、秸稈在“90后”小伙云廷臻的手中,經過選、剪、削、雕、刻、咬合、粘等流程,變成了一件件精致的扎刻藝術品。這位出生于1996年的山東省德州市齊河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自10歲開始磨練鉆研扎刻作品,于榫卯之間,盡顯傳統手工技藝的獨特魅力。
選料、畫線、開槽、拼接……19日,記者在齊河縣云莊村見到云廷臻時,他正拿著剪子、錐子等工具,用竹條制作一件燈籠作品。他告訴記者,扎刻是中國民間傳統的手工技藝,用壁紙刀、卡尺等工具,將成熟的農作物秸稈、竹簽等材料扎刻成形態各異的手工藝品。
“扎主要是指用六柱鎖扣完成的各種結構,刻泛指秸稈編結的開榫和挖槽。所運用的工藝是榫卯結構的一種,屬于六柱鎖扣。對于每個小部件的尺寸,卡口位置都要分毫不差。”云廷臻說,扎刻必須有足夠的耐心,尤其是古建類作品,大量的榫卯結構都需要純手工開槽咬合制作,需要幾個月甚至一兩年的時間才能完成。
談及與扎刻的結緣,云廷臻告訴記者,小時候,他的父親用秸稈為他制作了很多精美漂亮的蟈蟈籠。“我模仿父親,一點點摸索,自己琢磨著用高粱稈扎刻車、船、蟈蟈籠、手槍、桌椅等。”云廷臻說,隨著作品越來越多,思路也完全打開。大學期間,他選擇了電腦藝術設計專業。“通過專業的學習,讓自己做出來的作品更加完美。”
武漢二七長江大橋作品長1.8米、高60厘米,用了4000多個零件;大清河齊州塔作品高達2米,用時近3年完成,所用零件超過10萬個……工作之余,云廷臻創作了大量精美的扎刻作品。
由于扎刻技藝制作難度大、用時長、鮮有人了解等原因,扎刻的傳承一直是個難題。2016年,云廷臻開始在直播平臺上免費教扎刻技藝。現在,他建立了工作室,編寫制作扎刻作品的教程,將簡單易學、操作性強的扎刻技術,錄制成小視頻,供扎刻愛好者免費學習交流。
除了鉆研秸稈扎刻技藝,云廷臻還將扎刻帶進校園,向更多人展示、傳授這門傳統技藝。“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吸引更多人喜歡扎刻。”在云廷臻看來,在傳承扎刻技藝的基礎上,他也將盡己所能,讓這門手藝走出國門。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
熱點
- 作為新型零售業態之一 即時零售近年來正成為撬動消費增長不可忽視的新動能
- 更具有沉浸性和體驗性 農業旅游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農家樂
- 脫發年輕化帶來了市場擴增 各大廠商通過不同形式入局期望分得一杯羹
- 上半年投訴數量呈上升趨勢 預制菜是花高價吃料理包嗎?
- 在國民支出中占比將達46% 服務型消費快速地迭代發展持續煥發生命力
- 成了資本眼中的“好生意” 不少知名企業都在積極跨界布局咖啡賽道
- 新增超千家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國慶期間預制菜整體銷量較去年大為增加
- 值得借鑒和共享 上海、重慶出境游業務有助于國內旅游業進一步走向世界
- 假日經濟按捺不住的“火” 今年“十一”消費有了新特色和新亮點
- 前八月虧數千萬九月扭虧為盈 車市的“金九銀十”要來了嗎?
頭條
- 進博會各展臺上各種直播設備林立 直播成為越來越多外商的選擇
- 在整體上保持了政策的延續性和穩定性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繼續實行配額免費分配
- 改變人類生產生活方式 虛擬現實產業正邁入以產品升級和融合應用為主線的戰略窗口期
- 很多具體制度安排含金量高短期可見成效 有利于解決個體工商戶“急難愁盼”問題
- 具有權威性和規范性 社會公眾可以通過互聯網訪問市場監管法律法規規章數據庫
- 鞏固成果守底線為保民生防通脹 前三季度農業收成為穩定經濟大盤提供了堅實支撐
- 流動性優化定價效率進一步得到提升 科創板做市望迎來增量資金持續入場
- 一般貿易進出口比重提升7.5個百分點 前三季度陜西外貿結構明顯優化
- 有力有序有效推進各項重點工作 中國碳達峰碳中和取得顯著成效
- 增速較前8個月略降 我國進出口仍有信心克服國外市場壓力安全承受能力不會脫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