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晚,記者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新聞中心現場參加了第二場集體采訪活動。會上,黑龍江、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代表團新聞發言人介紹代表團學習討論黨的二十大報告的有關情況。
參會新聞發言人介紹,各代表團深入學習討論黨的二十大報告,一致表示堅決擁護、完全贊成。報告總結了過往五年的工作和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擘畫了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宏偉藍圖和廣闊前景,必將凝聚起9600多萬黨員和14億中國人民奮進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記者注意到,服務市場主體、優化營商環境、穩住經濟大盤等,成為參會新聞發言人在回答記者提問時的高頻詞。
上海:抓住“一體化”“高質量”關鍵詞
“我們在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當中,抓住兩個關鍵詞——‘一體化’和‘高質量’。”上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趙嘉鳴在答記者問時說。
趙嘉鳴介紹,上海市發揮龍頭帶動作用,體現在“一個強化”和“四個聚焦”,即強化功能輻射,聚焦重點領域協同推進、聚焦重點區域率先突破、聚焦重大項目強化落實、聚焦重大平臺深化合作。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成果,最終要落腳于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趙嘉鳴表示,上海市在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時,重點推進“兩張網”建設,即一網通辦和一網統管。
“形象地說,就是讓數據多跑路、讓市民少跑腿。”趙嘉鳴介紹,截至9月底,納入一網通辦中的服務事項已達3500多項,實名注冊用戶接近7400萬,高頻事項基本實現一件事情一次辦妥。在一網統管方面,上海市上線了全國首個超大城市運行數字體征系統,里面包括8個方面510類1萬多個指標項。
江蘇:“加減乘除”推進高質量發展
“制造業是江蘇省發展的‘看家本領’。”江蘇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愛軍介紹,近年來江蘇省一直專注于制造業發展對實體經濟的推動。
張愛軍舉出一組數字:2021年江蘇省GDP達11.64萬億元,其中制造業增加值達到4.2萬億元,占總量的36%。從制造業發展質量來講,江蘇省產業門類比較齊全、產業鏈比較完整,有5個行業的產值超過萬億元。
張愛軍用“加、減、乘、除”概括了江蘇省推進制造業發展的主要做法。即做“加法”,圍繞50條重點產業鏈、30條優勢產業鏈、10條卓越產業鏈打造一批產業“航空母艦”;做“減法”,堅決遏制各類高耗能、高排放和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做“乘法”,強化科技賦能,加快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和“卡脖子”環節;做“除法”,破除各類卡點堵點,著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浙江:市場主體強弱決定“長三角”發展
浙江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綱用“三個優勢”介紹浙江省的發展情況,即數字化改革和數字經濟的先發優勢、民營經濟發達的比較優勢、山水資源的比較優勢。
“在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中,市場主體強不強決定了‘長三角’強不強。”王綱說,“只有企業家和市場主體創業創新能力不斷提升,才有可能使長三角地區成為中國經濟龍頭和世界經濟重要增長極。”
談及鄉村振興,王綱舉出一系列農村創新創業事例,淳安的下姜村、奉化的滕頭村、安吉的余村等,都以發展特色產業實現百姓富裕。在政府引導下,浙江農村出現了年輕人回鄉創業的良好勢頭,民宿、農家樂等各種新興產業迅速發展,好風景里出現了新經濟。
安徽:全力優環境穩經濟
“新時代十年,安徽省加大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力度,從中得到的政策紅利最多、受益最大!”安徽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郭強深有感觸地說。
郭強說,這十年,安徽省實現了“四個跨越發展”:由“總量居中、人均靠后”向“總量靠前、人均居中”的跨越發展,從“科教大省”向“科技創新策源地”的跨越發展,從“傳統農業大省”向“新興產業集聚地”的跨越發展;從“內陸省份”向“改革開放新高地”的跨越發展。
十年成就的背后,是安徽省各級政府部門的務實付出。“我們本著為自己人辦自家事的態度,不斷為企業優化營商環境。”郭強說,“政府部門先后開展了‘新春訪萬企、助力解難題’‘優環境、穩經濟’等活動,讓企業真切感受到雪中送炭的溫暖、雨中打傘的貼心。”
江西:推進營商環境優化“一號改革工程”
江西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莊兆林介紹,全省深入推進營商環境優化升級“一號改革工程”,以“贛服通”為主要標志的“放管服”改革取得顯著成效。
“如今,‘江西辦事不用求人、江西辦事依法依規、江西辦事便捷高效、江西辦事暖心爽心’的品牌全面打響。”莊兆林說,“十年來,全省GDP年均增長8.4%,總量由全國第19位前移至第15位,主要經濟指標增幅持續保持全國前列。”
莊兆林介紹,江西省加快建設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全面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深入對接長三角經濟區、粵港澳大灣區。世界500強企業落戶江西省的超130家,對外貿易擴展到227個國家和地區。
黑龍江:當好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
東北振興是國家戰略。黑龍江省委常委、副省長,省政府黨組副書記沈瑩介紹,黑龍江省未來重在抓好“四個新”: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壯大創新發展新動能,打造向北開放新高地,厚植生態綠色新優勢。
“黑龍江作為農業大省,必須走好農業現代化之路,加快建設農業強省。”沈瑩說,在當好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上,黑龍江省要展現更大作為。目前,黑龍江省糧食總產量、商品量、調出量均居全國第一,糧食產量連續4年超過1500億斤,2021年達到1573億斤,今年又是一個大豐收年。
黑龍江省將爭當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大力發展科技農業、綠色農業、質量農業、品牌農業,同時,在打造踐行大食物觀“先行地”上邁出更大步伐。
福建:打造生態文明“名片”
“這幾天,黨的二十大福建代表團代表討論中,綠色發展、生態省建設是大家使用頻率比較高的兩個詞。”福建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彥表示。
張彥介紹,福建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省建設規劃布局,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全面構建綠色循環低碳發展體系。
如何讓“綠水青山”切實為群眾帶來“金山銀山”?張彥舉了一個例子,今年國慶節前夕,三明市政府對將樂縣常口村林產價值進行估價后,向當地村民發行了“碳票”,通過價值轉換,推動實現“碳票”變“鈔票”,使村民集體獲得了4萬元補償收入。(李 晶)
關鍵詞: 重點推進兩張網建設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成果最終落腳于人民的幸福感 產業門類比較齊全產業鏈比較完整 江蘇省專注制造業發展對實體經濟的推動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
熱點
- 上半年投訴數量呈上升趨勢 預制菜是花高價吃料理包嗎?
- 在國民支出中占比將達46% 服務型消費快速地迭代發展持續煥發生命力
- 成了資本眼中的“好生意” 不少知名企業都在積極跨界布局咖啡賽道
- 新增超千家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國慶期間預制菜整體銷量較去年大為增加
- 值得借鑒和共享 上海、重慶出境游業務有助于國內旅游業進一步走向世界
- 假日經濟按捺不住的“火” 今年“十一”消費有了新特色和新亮點
- 前八月虧數千萬九月扭虧為盈 車市的“金九銀十”要來了嗎?
- 國慶假期“冷門”旅游城市受歡迎 “宇宙的盡頭”登上熱榜
- 《羊了個羊》爆紅后 小程序游戲背后的生意經:熱度快去得快
- “十一”假期本地游、周邊游占比超六成 “反向旅游”成新趨勢
頭條
- 企業在變局中開新局 中國奏響了一曲昂揚的雙循環“進行曲”
- 東航新增國際航班數翻倍 國際航線業務也呈現出“回暖”的趨勢
- 我國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步伐不斷加快 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大幅提升
- 競爭力和普惠性明顯提升 前三季度六大行人民幣貸款增量創歷史同期新高
- 劃好“責任田”制定安全生產“責權清單” 筑牢安全生產防線切不可麻痹大意
- 連續五個月保持在榮枯線以上 倉儲行業整體保持平穩向好態勢
- 山岳類景區進入榜單 老年人出游已成為人們“十一”假期關注的話題
- 指數繼續回升 9月國內大宗商品市場穩中向好的趨勢進一步明顯
- 從高位逐步趨緩 今年以來物流服務價格總體均位于較高水平
- 高價農產品頻現市場 “谷賤傷農”的話題再一次引起各方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