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間,中國數字經濟實現了飛躍式發展,其中尤以直播電商的風潮最盛。在疫情居家的影響下,直播電商迅速成為拉動消費、推動行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一環。度過野蠻生長期,如今,行業正健康有序前行。
促消費穩就業作用大
疫情期間,直播電商已成為經濟復蘇的重要平臺。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44萬億元,其中,直播電商市場份額占比約5%。
隨著“直播帶貨”消費模式的興起,中國消費市場也顯示出巨大的潛力和活力,實體商業加速向數字化轉型。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直播電商行業的總規模達到12012億元,預計到2025年規模將達到21373億元。直播帶貨模式能給消費者帶來更直觀、生動的購物體驗,轉化率高,目前已逐漸成為電商平臺、內容平臺的新增長動力。
不止如此。“直播電商作為網絡零售的新模式、新業態,在助農興農、擴大就業、助力中國品牌發展、提升消費新增長點、穩定經濟增長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武彤表示。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日前發布的《直播電商行業高質量發展報告(2021-2022)》藍皮書顯示,直播電商的發展推動了一系列新職業的產生,創設了大量的新增就業崗位。截至2020年年底,中國直播電商相關企業累計注冊8862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年底,全國直播行業從業者已超1000萬,行業主播從業人數已達123.4萬,且從業人員數以每月8.8%的速度迅猛增長,覆蓋用戶規模達到8億以上。
在美腕(上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蔚英輝看來,一方面,直播電商可以幫助品牌快速獲客、促進轉化,推動品效合一和信任傳遞,從而實現多方紅利供給。另一方面,直播電商降低了流通費用和信息溝通成本,對于生產端有實時反饋,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庫存風險,貢獻產業鏈群新增量,并有效推動供應鏈國產化。
通過直播電商平臺,潤百顏、花西子、完美日記、百雀羚、安踏、飛躍、鴻星爾克等越來越多的國貨被看到,并收獲了國內消費者的青睞。
中國商業聯合會副秘書長孫之升認為,國內直播電商行業呈現出交互性強、轉化率高、消費去中心化等優勢,讓更多中小國貨品牌被看見、被發現、被體驗,對中國原創設計普及、中高端供應鏈國產化有很大助益。
自律與監管需并重
過去一段時期,隨著資本和各界網紅、明星迅速涌入,虛假宣傳、售賣假貨、數據造假、質量不達標、主播行為失范……直播電商行業過快發展的弊病也愈加凸顯。
為規范行業健康有序發展,一系列針對網絡直播尤其是帶貨直播的政策相繼出臺。2021年4月,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公安部、商務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網絡直播營銷管理辦法(試行)》,進一步明確各方參與主體的責任。
2021年10月,商務部、中央網信辦、發展改革委三部門印發《“十四五”電子商務發展規劃》,提出在強化電子商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要重點開展直播電商、社交電商、農村電商、海外倉等新業態標準研制,加強電子商務監管治理協同,探索建立“互聯網+信用”的新監管模式,引導直播電商平臺建立信用評價機制。
2022年3月,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等三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網絡直播營利行為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意見》,加強網絡直播營利行為規范性引導。
8月2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推出19項接續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出臺措施促進平臺經濟健康持續發展,這再次釋放出支持平臺經濟發展的積極信號。可以預見平臺經濟將在常態化監管中,走向規范健康持續發展。
各地也在積極開展行動。今年4月以來,浙江省紹興市針對網絡直播營銷違法違規行為開展專項治理。截至9月底,相關部門約談直播營銷機構及主播693家,查辦網絡直播營銷違法違規案件160起。
10月14日,廣東省廣州市地方標準《直播電商營銷與售后服務規范》正式實施,從營銷和售后兩大維度明確了網絡直播各方參與者的資質、要求、責任和義務,規范了直播平臺和網紅經濟運營機構的主體責任。
平臺是行業生態治理的重要一環。據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相關負責人介紹,2021年以來,多個直播電商平臺積極更新完善平臺規則,推出管理規范、負面清單、處罰規則等細則促進各方合規經營。部分平臺在2021年針對性地開展了虛假宣傳、惡俗炒作等違規行為的專項治理活動,對違規商家與主播進行處罰,加速直播電商行業生態的規范化進程。
“直播電商的規范化是一項長期工作,包括投訴、用戶服務等在內的售后保障工作非常重要,行業參與者應外部監管和內部自律二元并重。”中國消費者協會湯哲表示。(劉旭穎)
關鍵詞: 度過野蠻生長期 自律與監管需并重的直播電商行業正健康有序前行 探索建立互聯網信用的新監管模式 直播電商平臺將建立信用評價機制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
熱點
- 上半年投訴數量呈上升趨勢 預制菜是花高價吃料理包嗎?
- 在國民支出中占比將達46% 服務型消費快速地迭代發展持續煥發生命力
- 成了資本眼中的“好生意” 不少知名企業都在積極跨界布局咖啡賽道
- 新增超千家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國慶期間預制菜整體銷量較去年大為增加
- 值得借鑒和共享 上海、重慶出境游業務有助于國內旅游業進一步走向世界
- 假日經濟按捺不住的“火” 今年“十一”消費有了新特色和新亮點
- 前八月虧數千萬九月扭虧為盈 車市的“金九銀十”要來了嗎?
- 國慶假期“冷門”旅游城市受歡迎 “宇宙的盡頭”登上熱榜
- 《羊了個羊》爆紅后 小程序游戲背后的生意經:熱度快去得快
- “十一”假期本地游、周邊游占比超六成 “反向旅游”成新趨勢
頭條
- 企業在變局中開新局 中國奏響了一曲昂揚的雙循環“進行曲”
- 東航新增國際航班數翻倍 國際航線業務也呈現出“回暖”的趨勢
- 我國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步伐不斷加快 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大幅提升
- 競爭力和普惠性明顯提升 前三季度六大行人民幣貸款增量創歷史同期新高
- 劃好“責任田”制定安全生產“責權清單” 筑牢安全生產防線切不可麻痹大意
- 連續五個月保持在榮枯線以上 倉儲行業整體保持平穩向好態勢
- 山岳類景區進入榜單 老年人出游已成為人們“十一”假期關注的話題
- 指數繼續回升 9月國內大宗商品市場穩中向好的趨勢進一步明顯
- 從高位逐步趨緩 今年以來物流服務價格總體均位于較高水平
- 高價農產品頻現市場 “谷賤傷農”的話題再一次引起各方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