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資訊頻道 > 圖片新聞 > 正文
科普|身上莫名其妙莫長了包怎么辦?
2023-08-04 18:38:21 來源:東方網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可能都會遇到一些位于皮膚或者皮下組織的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雖然“看得見、摸得著”,但這類問題表象多種多樣,或疼痛、或瘙癢,或無癥狀、時好時壞。變化多樣,讓民眾摸不著頭腦,不知道那些需要就醫,哪些需要密切觀察變化或該如何觀察。通過本文,將這類疾病的特點做一總結。使大家充分認識這類疾病的特點,能夠早期妥善處理,消除隱患,防患于未然。

首先,我們將這類疾病分為皮膚和皮下兩大類。我們先從皮膚開始講。皮膚需要引起重視的疾病包括會發生惡變的腫塊和各類囊腫。

皮膚的惡性腫瘤最常見一是基底細胞癌,二是鱗狀細胞癌。這兩種皮膚癌惡性程度雖然不高,但是由于癥狀容易被忽視,如果放任發展,也會危及生命(特別是鱗狀細胞癌)。而還有一種雖然發病率不高,但惡性程度極高,堪稱癌中之王,就是黑色素瘤。


(資料圖)

什么是基底細胞癌?

基底細胞癌是來自皮膚基底細胞的惡性腫瘤,主要發生在面部,一般不會有轉移的可能。其早期癥狀可表現為高出皮面的小結,質地硬,常無疼痛或壓痛。發展后,其表面出現鱗片狀脫屑,之后反復結痂、脫屑,表面出現糜爛、滲血,反復不愈和;繼續增大時,形成火山口樣改變。轉移者極少。

什么是皮膚鱗狀細胞癌?

起源于表皮棘細胞,且通常好發于日曬部位的皮膚惡性腫瘤。發病率僅次于基底細胞癌。可以發生于任何正常的組織,國內患者以頭面部居。該病也可由銀屑病、黏膜白斑等疾病轉化而來。腫瘤初始為紅丘疹或斑塊,表面有鱗屑或結痂,最后出現潰瘍或侵蝕周圍組織。鱗狀細胞癌常伴有化膿性感染,伴惡臭、疼痛。多見區域性淋巴結轉移。以黏膜皮膚連接處鱗狀細胞癌發展最快,黏膜發病者更容易轉移,危及生命。

無論是基底細胞癌還是鱗狀細胞癌,一旦發現皮膚表面有反復不愈的破潰、局部皮損掉皮脫屑等現象是,應及時到皮膚科或體表腫瘤外科就診。早期發現、早期手術治療是最安全有效的手段

什么是黑色素瘤?

它是由黑色素細胞惡變形成的,惡性程度高。好發于皮膚,也可見于眼瞼、口腔、消化道的粘膜。其多數起源于皮膚的痣、胎記或色素斑。黑色素瘤并非一開始就是高度惡性的,它只有在超越某個生長期才會向內臟器官轉移,在這一階段就會有擴散轉移的可能,所以一定要將黑色素瘤扼殺在早期。早發現、早治療就可以完全阻止黑色素瘤的遠處轉移,95%的患者經手術切除后可獲得治愈。

普通痣一般直徑小于5?mm,平坦或略凸出皮面,邊界清楚對稱,顏色為棕色或黑色。當原有的痣大小、形狀、?顏色和質地發生改變時,需要引起重視。

對于需要警惕的痣,在判斷是否有惡變趨勢方面,遵循?ABCDE法則:

A非對稱(Asymmetry)的形狀

B邊緣(Border)不清晰

C顏色(Color)黑色素瘤容易出現顏色不均勻

D直徑(Diameter)黑色素瘤一般大于5mm,不是絕對標準

E變化(Evolving)外觀發生變化的痣

如何預防黑色素瘤?

首先,預防黑色素瘤,要從皮膚的自找檢查做起,多關注身上的痣和痣的變化。皮膚自查前先為身上的痣、胎記或色素斑拍照留念,以便日后對照皮膚的變化。請不要遺漏后背、頭皮、臀部、足底、生殖器和皮膚持續疼痛的部位。檢查內容主要有:新生痣,原有痣的大小、形狀、顏色或質地是否發生變化等。如果發現有問題的痣或者痣發生了變化,必須盡快到專科醫院就診。

典型黑色素瘤有(不限于)幾種外觀:

說完了皮膚的惡性腫瘤,再來談談體表最常見的囊腫。包括皮脂腺囊腫和腱鞘囊腫兩大類,占到80%左右。前者好發于背部、前胸、面部等部位,表現為一個緊貼皮膚的小包塊,中間能看見一個針眼大小的毛囊開口,比較好辨別。發生原因是由于皮脂腺排泄管阻塞,皮脂腺囊狀上皮被逐漸增多的內容物膨脹所形成的囊腫。重點在于一旦發現,要在發炎前及時手術切除,否則一旦感染,治療過程會非常復雜,增加痛苦和復發的機會。

皮脂腺囊腫怎么處理?

擠壓、針刺等方法均是錯誤的,無法真正去除病灶,并容易引發感染。手術是皮脂腺囊腫唯一徹底的解決辦法,并有效防止復發。對于未發生感染的完整的皮脂腺囊腫,可直接切除病變毛囊和囊壁,一次性解決問題。

對于已感染的,包括因破潰而癥狀反而好轉的皮脂腺囊腫,更需要及時就醫。一種方法是遵醫囑選擇抗生素進行“消炎”,配合酒精或碘伏等消毒液局部濕敷,定期復診,待炎癥范圍清晰局限,再將病灶完整切除。如上述處理效果不佳,或病情評估需要立刻手術者,則通過手術打開感染灶將膿液等內容物引流干凈,刮除殘余囊壁,換藥數次直至炎癥消退,再將傷口閉合。

如果囊腫自行破潰,要及時進行專科換藥處理,一般仍需擇期行手術治療,避免囊腫殘留而復發。皮脂腺囊腫是良性疾病,但不要一直“拖著”,及時就診避免感染而招致“麻煩”,何樂而不為呢?

什么是腱鞘囊腫?

腱鞘囊腫是一種良性體表腫物,常見于手腕、腳踝等處的皮下,尤其在不當的活動后容易發生。腱鞘囊腫是如何形成的?可能的原因是當關節囊或腱鞘因外傷、受力過大等原因出現薄弱處,其內包裹的滑液會從此處頂出,在皮下形成一個“泡泡”。

大部分腱鞘囊腫沒有癥狀,可能起病迅速即所謂“忽然發現”。當發現關節附近的體表腫物,可以先自我診斷一下,因為腱鞘囊腫有典型的表現:多呈球形,觸感較韌,輕壓有彈性。可以在皮膚下滑動,但底部是較固定的。如果仍不確定,做一個B超檢查多能確診。

腱鞘囊腫需要治療嗎?

沒有不適癥狀且不影響關節活動的腱鞘囊腫是無需特殊處理的,但是要注意減少相應關節的不當活動,或是佩戴護具。

部分腱鞘囊腫會引起酸痛等不適或限制關節活動,此時建議就醫來評估治療方案。

非手術治療:總體復發率達70%。首先也是減少活動,可佩戴護具。若是進行囊液抽吸,很快會出現復發,故抽吸只能作為臨時減輕癥狀的辦法。在囊內注入激素類藥物促使囊腔自行粘連閉合可一定程度降低復發概率。

手術治療:手術可嘗試將囊腫完整去除,但總體復發率仍有10-30%。手術后會有一些不適感,如麻木、針刺或脹痛感。由于腱鞘囊腫所在的位置周圍常有細小神經分布,手術有損傷神經的風險從而導致相應部位運動、感覺異常等癥狀,有的可在3個月到半年內逐漸恢復,有的則會持續。術后2-6周可恢復正常活動,同時也可佩戴護具。

對于復發的腱鞘囊腫,遵循初次發現的處理原則。所以,腱鞘囊腫的處理方式取決于患者的實際情況。

以上是皮膚的常見問題,而皮下軟組織的問題,由于位置相對較深,更容易被忽視,也要引起大家的重視。

何為軟組織腫瘤?

軟組織腫瘤是最常見的體表包塊之一。常見的來源有皮膚、肌肉、韌帶、骨膜、脂肪等。良性者稱為瘤,惡性者稱為肉瘤。良性多見,惡性較少。可發生在任何年齡和身體任何部位。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脂肪瘤,占到所有軟組織腫瘤的一半以上。軟組織腫瘤多為患者無意中發現,有時毫無癥狀,有時伴有疼痛、酸脹等不適。

但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脂肪瘤是個耳熟能詳的良性疾病,殊不知某些惡性的脂肪肉瘤也隱藏其中,臨床上也經常誤診,導致延誤治療。脂肪瘤和脂肪肉瘤的好發部位都為四肢和軀干,比較類似。建議在洗澡時仔細檢查皮下有沒有異常的包塊形成,檢查方法為四指并攏,稍微用力垂直于皮膚滑動。如果發現多個,往往是良性,而單個腫塊并且短期內增大較快的,往往可能是惡性的。一旦發現,及時就診,排除風險。

脂肪瘤需要手術么?

如果經過醫生或者檢查確診,明確是良性的脂肪瘤,如果沒有明顯的不適癥狀,瘤體的直徑<3-5cm,可以選擇觀察隨訪。如果有明顯的的壓痛和不適,或者瘤體>5cm,應該考慮手術。諸如脂肪瘤這一類良性軟組織腫瘤不及時處理,等壓迫了周圍組織,可能會造成功能或感覺受限。

懷疑自己長了脂肪瘤應該怎么辦?

首先應該立即到醫院的體表腫瘤外科或者整形外科就診,由醫生來判定其性質。避免漏診軟組織肉瘤,其發病的特征和脂肪瘤極其相似,會隱匿生長,一旦經淋巴管或血管發生遠處轉移,就會危機生命。所以一旦發現有軟組織腫瘤生長,應盡早就診,明確診斷,確定是否需要手術。

軟組織肉瘤惡性程度高么?

惡性程度取決于組織來源,一般來源于皮膚和皮下脂肪組織的,惡性程度較低,而來源于骨膜、滑膜、肌肉的惡性程度較高,常常會危機生命。

軟組織腫瘤如何發現和診斷?

定期的自我查體非常重要,是發現腫瘤最重要的一環。如有條件,建議每年例行體檢,懷疑有軟組織腫瘤生長部位可選用B超檢查,簡單可靠。如有發現,可通過磁共振或CT進一步明確腫瘤的情況。

綜上所述,我們歸納總結了皮膚和皮下組織最常見的良惡性疾病的特點,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明辨風險,對“看得見、摸得著”的這類疾病防患于未然。

作者:海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整形外科副主任醫師、主任助理?呂川

關鍵詞:

相關閱讀
分享到: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

国产又粗又猛又黄视频,97超碰亚洲中文字幕校园,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站,国产阿v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色悠久久久久综合网伊 | 亚洲图揄拍自拍另类图片 | 热久久九九这里有精品 | 欧美精品高清一区二区蜜芽 | 亚洲色另类图片综合小说 |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综合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