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有工作竟還持有失業證?
正義網訊(記者竇曉峰 楊茜淳 通訊員王雙)明明已就業卻違規持有失業證(現稱“就業創業證”),享受國家就業扶持和就業援助政策,甚至還有人借此騙領低保。近日,遼寧省大連市沙河口區檢察院發揮數字檢察作用,在辦理個案的同時對轄區7個街道辦事處持有失業證的社區工作人員進行全面排查,推動相關問題得到源頭治理。
今年4月,沙河口區檢察院在辦理付某某涉嫌騙取低保案時發現,付某某為了證明其子女沒有贍養能力,在申請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材料中,附上其親屬2011年辦理的失業證作為證明,但其親屬在辦理失業證時已在某街道社區工作。
“刑事檢察部門依法對付某某審查起訴,追回了被騙取的3萬余元低保金,并同步將線索移交給公益訴訟檢察部門。經研究,我院認為雖然失業證幾經更名,但其用于失業登記、申請就業服務登記的性質始終未變。如果疏于管理,不僅對國家研判就業、失業的形勢造成影響,也會導致部分人員違規享受就業扶持、就業援助政策,甚至出現騙領低保等損害國家利益、侵害國有財產的情況。”沙河口區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部門負責人李姍姍說。
該院調取了2005年以來轄區辦理失業證的人員名單、轄區社區工作者名單,以及2013年以來使用統一賬戶繳納社保的社區工作人員名單等。與此同時,該院與當地人社部門、民政部門溝通,將獲取的35萬余條數據信息全部導入“就業失業登記證管理數字監督模型”,通過交叉比對,發現轄區有7個街道的400余名社區工作者都持有失業證。
“街道辦事處作為負責失業證辦理的基層機關,又對轄區社區工作者直接進行管理,應當在該證件的管理使用中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李姍姍介紹,為了避免類似情況再發生,沙河口區檢察院決定推動同類問題源頭治理。
在與相關行政機關溝通后,今年5月12日,沙河口區檢察院公開向轄區馬欄街道、李家街道等7個街道辦事處送達了檢察建議,建議各街道辦事處以檢察機關比對出的人員名單為基礎,及時對本轄區社區工作者持有失業證及是否有不當使用情況展開全面排查,加強動態管理,維護該證件的公信力。
收到檢察建議后,相關行政部門迅速行動,對轄區社區工作者辦理失業證的情況逐一進行排查和核實,又排查出300余人。據當地相關部門介紹,700余名違規持有失業證人員尚未發現有不當使用情況。在對相關人員進行政策宣講、教育的基礎上,相關行政部門通過建立臺賬、逐一簽訂承諾書、統一保管等形式加強證件管理,同時積極協調完善社區工作者就業信息網上用工備案,確保社區工作人員就業信息準確,避免證件不當辦理和使用。
[版面編輯:劉釗穎] [責任編輯:謝思琪]關鍵詞: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