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位于文昌國際航天城內的火箭裝配廠房項目現場,工人正加緊施工。本報記者 封爍 攝
文昌國際航天城圍繞火箭鏈、衛星鏈和數據鏈構建航天城產業鏈
加快推進航天城“跑”起來“飛”起來
(資料圖)
■ 本報記者 劉夢曉 通訊員 樸希鵬
6月13日,隨著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項目3號(固體火箭)發射工位在文昌市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內開工建設,標志著文昌航天發射場致力于打造國際一流、市場化運營的航天發射場系統又邁上新臺階。
與此同時,衛星研發中心、衛星總裝測試廠房、遙感衛星綜合數據應用平臺等多個項目建設正開足馬力加大建設力度,文昌航天城內處處是快馬加鞭的火熱景象。
時至今日,文昌國際航天城已經成立三年。三年來,文昌國際航天城依托航天發射場,聚焦航天主業,創新龍頭企業招商、新型研發機構招商、應用場景招商、產業鏈招商等模式,加快培育火箭鏈、衛星鏈、數據鏈“三鏈”產業同構,快速打造了航天產業集群。
從“爬”到“跑”
營收實現高速增長
夏光漸盛,招商熱浪奔涌不停歇。在文昌航天城建設過程中,招商引資是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
6月初,文昌航天城管理局局長劉沖便帶領文昌市政府與文昌國際天城管理局聯合招商團隊奔赴北京,前往中國海事服務中心、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和城新航、中國航天電子技術研究院等企事業單位發起“夏日攻勢”。
在多個場合介紹文昌航天城的發展時,劉沖常會這么說:“就像一個小孩一樣,文昌航天城從剛開始建設時的‘爬’到如今學會了‘跑’,產業項目一個個落地,現在營收實現了高速增長。”
一組數據可以說明這里的增長速度:文昌國際航天城2020年度營收1.88億元,固投完成6.6億元,稅收0.12億元;到2022年,園區企業營收107億元、稅收5.15億元、固投完成44.07億元。
尤其是今年第一季度,園區實現營收40.65億元、稅收2.14億元、固投完成13.45億元,分別是去年同期的3.39倍、2.3倍、1.79倍。
“快速增長的背后,是文昌航天城一次次不懈的努力。”劉沖表示,三年間,一批火箭、衛星、數據產業鏈頭部企業和院所的項目紛紛落地文昌國際航天城。截至目前,園區共有1633家企業入駐,其中航天類企業205家,占比12.6%。
建設提速
重大產業項目取得新進展
一個個投資體量大、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的大項目,如雨后春筍般你追我趕、競相建設,推動文昌國際航天城高質量發展。
“天氣炎熱,但我們堅守崗位趕工期。”近日,在文昌國際航天城火箭裝配廠房項目施工現場,塔吊林立,工人正在緊張施工。工長肖彪介紹,該項目一期建設內容為火箭裝備廠房,計劃總投資5.4億元,建筑主體由火箭裝配廠房和動力中心兩部分組成,火箭裝配廠房又分為總裝區、垂直測試區、東側輔房、南側輔房。
“我們應用‘數字工地’智慧系統,通過物聯網和大數據等技術,進一步提升建筑工地精細化管理水平,加快推進項目建設。”肖彪說,該項目計劃今年年底竣工。
在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內,一號工位83米高的發射勤務塔已封頂。“我們計劃2023年年底完成發射場硬件設施建設,2024年一季度開展發射場全系統全要素合練,以確保2024年二季度按期首發。”海南國際商業航天發射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紅建介紹,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是在建的我國首個商業航天發射場,預算總投資40多億元,規劃建設用地2000多畝。項目建成后,主要承攬國內外火箭發射業務,將進一步提升中國商用火箭發射能力。
不僅如此,文昌國際航天城還積極探索建立新型研發機構,加速航天成果產業化進程——通過加強與國家航天局合作,設立衛星數據與應用研究中心,發揮“國家航天局衛星數據與應用國際合作中心”“金磚國家遙感衛星星座數據與應用中心(中國)”牽引作用,打造我國衛星數據與應用國際合作的主渠道和國際重要的衛星數據與應用服務集散地。
文昌國際航天城還設立了西北工業大學文昌衛星與大數據技術研究中心,以打造衛星技術和大數據應用技術創新高地為目標,通過落地國家級空天地海一體化大數據重點實驗室,聚焦航天新興領域的國際合作和技術研發,開展衛星研制、運營、服務及相關產業融合的技術創新,孵化產業增長點。
聚焦“三鏈”
加快產業升級發展
“文昌國際航天城有緯度低、落區安全、交通便利的地理優勢,以及全國唯一在建的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優勢和海南自貿港政策優勢。”文昌國際航天城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說,經過三年發展,文昌國際航天城圍繞火箭鏈、衛星鏈和數據鏈“三鏈”構建的航天城產業鏈生態已逐步形成。
火箭鏈方面,以商業航天發射場為牽引,推進商業發射配套產業園規劃。如全力保障火箭院海南分院建設;與深空探測實驗室合作,設立“深空探測實驗室文昌基地”;配合做好重型運載火箭、可重復使用火箭項目論證等前期工作。
衛星鏈方面,依托文昌現有商業火箭發射能力、衛星總裝環境、測控企業聚集資源等便利條件,吸引商業衛星制造龍頭企業核心業務落地文昌,拓展衛星研發中心條件,匯聚具備出口能力的單機生產企業進駐,逐步形成衛星單機和整星的出口能力。
數據鏈方面,文昌國際航天城以智慧海南應用場景為牽引,建設北斗產業示范園,打造北斗應用的國際化產業基地。依托海南衛星數據與應用研究中心,利用遙感數據國際出口獨特優勢,發揮衛星數據與應用國際合作理事會作用,吸引衛星遙感企業聚集文昌,培育發展遙感數據產業鏈。
“將堅持吃政策飯、走開放路、打科技牌、贏企業心,引導航天類企業集聚,創新驅動打好‘航天牌’,加快推進航天城‘跑’起來、‘飛’起來。”劉沖說,文昌國際航天城將繼續充分利用好、發揮好區位、商業航天產業政策、海南自貿港政策三大優勢,引導航天類企業集聚,創新驅動打好“航天牌”,加快推進建設科技創新高地、商業航天勝地、航天產業集聚地、國際合作根據地。
(本報文城6月15日電)
文昌國際航天城
2020年
園區企業營收1.88億元
稅收0.12億元
固投完成6.6億元
2022年
園區企業營收107億元
稅收5.15億元
固投完成44.07億元
2023第一季度
園區企業營收40.65億元
稅收2.14億元
固投完成13.45億元
分別是去年同期的
3.39倍、2.3倍、1.79倍
截至目前
園區共有1633家企業入駐
其中航天類企業205家
占比12.6%
制圖/張昕
關鍵詞: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