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開始,數據正式被定義為繼土地、勞動力、技術、資金之后的第五大社會生產要素,隨著數據深入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已經積累了大量的信息數據。但要發揮這些數據的價值,創造經濟效益,則離不開數字驅動的技術、模式。正因如此,數字驅動才越來越成為政府、企業所關注的一項新時代手段被各界所關注。
大會現場
2023年5月11日,DDIS 2023數字驅動創新峰會在北京新世紀日航飯店隆重舉辦。作為賽迪網、《數字經濟》雜志社首次主辦的數字驅動創新峰會,本屆峰會以“新要素、新生產、新經濟”為主題,以線上線下雙線參與,結合展覽展示,匯聚數字經濟領域專家、學者、政企事業單位和知名企業代表等,就數據要素發展、數據驅動生產、數字經濟等相關話題,展開了精彩分享。
賽迪網常務副總裁莊健致辭
會上,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研究員王偉玲做了《中國數據要素市場體系總體框架和發展路徑研究》的報告。她指出,當前,數據已經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基礎性資源、重要生產力和關鍵生產要素。國家高度重視數據要素市場建設,《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等文件,擘畫了數據要素市場的宏偉藍圖。數據要素市場作為新生事物,面對概念不清、框架不明、制度缺失等一系列問題,報告在對數據要素市場目前發展現狀做清晰解析的基礎上,創新性提出了數據要素市場“供給、流通、應用、監管、制度、基礎設施”等六位一體的總體框架體系,并指出了下一步發展數據要素市場的若干意見,以期為各地各部門開展數據要素市場建設提供有益參考。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研究員王偉玲
華為云戰略部總裁王豐為觀眾梳理了兩次疫情和數字經濟發展的關系。第一次疫情加速了電子商務和網上交易。第二次疫情擴大了線上生產、辦公、生活的范圍,數字經濟借此機會發展迅速。數字經濟以數據為關鍵的生產要素,以數字技術創新為核心驅動力,以現代信息基礎設施為重要載體,通過數字技術與產業深度融合,不斷提高經濟與社會生活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構經濟發展與數字治理模式。華為城市云創新引領、自主可控,為城市構筑堅實數字底座。華為云還可以通過一城一云,人才培養底座,把人才從過去的IT人才向數據人才培養轉型,加速全社會往數據驅動轉型。
華為云戰略部總裁王豐
中國電子云數據產品總監孟祥桐為觀眾盤點了數據驅動在數字中國建設中的重要意義。他表示,數字中國以自主算力為核心國力,以數據資源為戰略要素,加速推進全面數字化和中國式現代化。數字基礎設施、數據資源體系等二數是數字時代的新動能。數據驅動的數字化時代正在到來。在這個過程中,存算、治理、智能、流通、安全成為核心要求。中國電子云平臺以此標準,發展數字生態,提供一體化供給與服務,數智引領,激活動能。
中國電子云數據產品總監孟祥桐
近兩年,基于大模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點燃了世界的興趣。大模型發展的背后除了海量數據之外,還需要龐大的智能算力支撐。預計未來5年,我國智能算力規模的年復合增長率將達52.3%。但算力不足、信息安全問題仍是制約發展的“軟肋”。標準越領先,地基就越牢固,未來的發展空間就更加超乎想象。柏睿數據聯合創始人李遠志表示:“柏睿數據一直積極參與數據庫和數據智能計算領域的技術、產品及應用等國際、國內標準建設,以關鍵技術標準引領生態建設,構建共生共榮的合作關系,推動數字經濟有序發展。”歷經九年的持續獨立自主開發,柏睿數據推出了高性能、標準化、全智能的數據智能產品體系和完善的解決方案,覆蓋從數據集成到數據應用的數據全生命周期應用,能夠以標準、可控的智能基座支撐數字經濟行穩致遠。
柏睿數據聯合創始人李遠志
在大模型火爆全球的過程中,大模型應用落地引發的思考不僅是行業標準的建設,也有大模型是走向多樣化還是壟斷路徑的追問。九章云極DataCanvas聯合創始人暨CTO尚明棟認為,這是一場技術擴散和技術革新的對決,如果技術更新特別快,領頭企業在保持領先的階段將技術領先轉化為生態領先和資源領先,則更可能走向壟斷。若技術擴散速度非常快,更有利于形成多樣化的路徑。從長遠來看,未來大模型更可能走向多樣性,算力性能將變得同質化和標準化,基礎軟件極大的決定了算力效率,差異化的數據會成為模型的差異化的力量。當技術跨越奇點時刻的時候,AI基礎軟件重要性將更加地凸顯。通過大模型+小模型的方式,形成新的模型訓練范式,最終讓各行各業企業都可以擁有屬于自己的大模型。
九章云極DataCanvas聯合創始人尚明棟
要實現數據驅動,除了軟件的加持,也離不開數據基礎設施的鋪墊。從2018年開始,中國新增數據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數據生產國,這意味著未來中國存儲市場的增長潛力巨大,圍繞數據管理的技術與業務創新正處于黃金發展時代。XSKY星辰天合副總裁呂磊介紹了星辰天合基于統一數據底座“Data OS 常青數據操作系統”,提供以數據價值為目標的產品生態。用“多云平臺”一體化解決方案和一池多芯,實現信創“平滑替代”。
XSKY星辰天合副總裁呂磊
數字驅動不僅是企業自身的數字化,是要涉及到供應鏈在內的全面數字化。北京隆道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吳樹貴認為,從微觀角度看,企業數字化轉型要求企業將信息技術集成到業務的所有領域,增強自身產品研發、流程和業務決策制定能力,從根本上改變經營方式和為客戶創造價值的方式。包括產品數字化、管理數字化、數據資源化和生產數字化。供應鏈數字化可以降低不確定性,防范“蝴蝶效應”。建立數字供應鏈需要全過程高效協同,知行合一,即知即行,即行即知。
北京隆道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吳樹貴
縱觀網絡代際發展,我們能夠清晰看到從業務驅動網絡邁向Net 5.5G時代。在Net 5.5G時代,網絡變化帶來新的安全挑戰。需要重新設計安全建設和運營架構,重新構建威脅和風險防御體系,重新定義資產載體和安全策略。華為NCE-數據通信副總裁李慶恩介紹了李慶恩介紹華為在過去的基礎上創新服務數字底座,進行立體防御。希望立體、智能、動態的網絡安全創新對整個社會和企業數字化轉型打下更好的基石。
華為NCE-數據通信副總裁李慶恩
從上世紀60年代起,數據庫深刻影響著人類活動的進程。AntDB數據庫歷經15年發展演進,在通信、交通、金融、能源等行業有豐富的實戰經驗,亞信安慧副總裁張樺表示,數據庫融合是一個大的趨勢。在越發復雜的業務需求下,用戶對數據庫的需求越發精細化,同時云原生和分布式計算能力的興起,技術成熟也讓多引擎數據庫的融合成為可能,業界將這個趨勢叫做超融合。從2G到5G,AntDB數據庫迎難而上。AntDB作為成熟的電信級國產數據庫產品,具備從開發、遷移、高可用運行、備份和恢復及運維保障等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運維和管理能力,并進行持續完善提升。
亞信安慧副總裁張樺
銷售易副總裁羅義表示,雖然企業客戶經營數字化建設進化不斷推進,但其本質不變。后疫情時代,企業需要在線連接客戶,通過數字化賦能,實現輕量化的客戶旅程、個性化的客戶互動。在這個階段,企業要更敏捷地內外數字化賦能,從企業內部協同邁向企業間高效的內外協同。通過企業內外打通的在線協同平臺,加強和促進企業協同能力,消除信息孤島,開放式溝通,助力企業擁有更加積極和高效的團隊。
銷售易副總裁羅義
華勝天成助理總裁兼CTO劉鳴臣分析了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對數字化轉型的支持。具體到公司,其技術戰略是數字化基礎設施和智能化場景應用的融合創新。華勝天成用“新集成”理念服務客戶,成為數字化轉型領航者。想好、建好、用好、管好智能化場景應用和數字化基礎設施。
華勝天成助理總裁兼CTO劉鳴臣
紅帽是全球領先的開源和企業IT解決方案供應商,超過90%的全球前500強企業使用紅帽產品和解決方案。紅帽中國首席架構師張家駒表示,從中國實行雙循環戰略,紅帽就在思考開源模式如何助力中國IT技術創新。紅帽堅持用開放透明的先進IT技術、全球一體的豐富IT生態和先進的創新模式及商業模式共同推動中國IT技術實現類似高鐵模式的創新。
紅帽中國首席架構師張家駒
新時代孕育新要素,新要素驅動新經濟。信息技術積累已非一日,數字化的大潮已然到來。站在新起點上,讓我們以昂揚之姿吹響新征程的號角。
峰會最后,賽迪網聯合《數字經濟》雜志社,共同發布了2022-2023年度創新成果。
聚焦數據要素,釋放數字經濟新動能。我國數字驅動創新發展持續邁出堅實步伐,有力推動了全行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有力推動了經濟高質量發展,并取得了一系列階段性、標志性、引領性成果。為進一步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深入推進,持續釋放積極效應,抓住全球產業結構和布局調整過程中孕育的新機遇。2023年1月-5月,由賽迪網發起,聯合《數字經濟》雜志社,進行標桿和單項創新成果征集。通過長達3個月的線上線下征集與調研,最終遴選出上百個創新成果,下文為標桿類和單項創新成果展示(見附錄)。
附錄1:2022-2023年度數字經濟十大最具影響力企業
附錄2:2022-2023年度數字經濟十大創新人物
附錄3:2022-2023年度創新成果
關鍵詞: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