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首席記者 張聰
【資料圖】
實習生 陶云欣
成長于武漢的新銳導演徐亮,說自己生命中充溢著武漢的印記和故事,更在骨子里帶著武漢人的氣質。這些印記和故事,最后變成了凝聚在膠片上的光影——2019年,他入圍北京電影節創投項目的劇本《老媽失竊記》,講述的就是發生在一條叫做“義烈巷”的漢口小巷子里的故事,創作靈感,則來自于他回憶中的得了老年癡呆癥的奶奶和照顧奶奶的媽媽。
武漢留給徐亮的親情和有關愛的思考,依然在影響著他。作為影視領域的新人,徐亮的新作《直面驕陽》近期正式啟動。極目新聞記者了解到,7月初,徐亮與網易人間達成合作,簽訂制作和發行《直面驕陽》的授權書,據悉,這部非虛構故事片講述的是發生在臨終關懷病房的故事。
化學生轉行當導演,“這個跨度對我來說很自然”
徐亮的朋友沒有想到,在華中科技大學學了4年化學專業的他,最后還拍起了電影。而在走上導演之路以前,他還曾是新東方的主力教師。
采訪中徐亮提到,自己在大學期間就開始在新東方工作,隨后開始從事托福、GRE培訓和課程設計,這位“新東方十周年功勛教師”選擇進入完全陌生的領域追夢,源于他對影像的熱愛,“從化學到電影這個跨度看起來不是一般的大,但對我來說挺自然的,因為它們都是我當下那個狀態愿意去選擇的路”。
在徐亮看來,化學與電影之間有著相似的部分,“電影是化學反應在膠片上留下的東西,化學是研究宏觀性質下的結構,電影是關注事件外殼里事物的本質和價值核心,兩者是相通的。”
他說,學習化學時,自己特別喜歡觀察物質的性質,思考它的微觀結構和作用,到了當導演之后,他熱愛觀察生活中的人物,也會比較多思考人物行動的動機和人性的本質。
2010年,徐亮考入北京電影學院攻讀電影學專業。畢業后,他從事商業廣告的拍攝,更躋身最早制作短劇的那撥人中。
2019年,徐亮開始發力電影長片項目,長片劇本《老媽失竊記》入圍第九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創投項目,但與此同時,收益風險也困擾著徐亮。作為制片人,他認為該片市場底氣不足、過于文藝,思考再三,他停止繼續開發制作該片并敏銳地瞄準了互聯網發行渠道。
2022年12月20日,由武漢廣電發放上線許可證的網絡電影《魅影狂花》在騰訊視頻、愛奇藝雙平臺聯合上線。由徐冬冬、葛天等主演的這部女性特工動作電影講述亂世之中,女學生林家英為親人復仇逆襲成為女特工的故事。徐冬冬在下沉市場的號召力與該片的“爽劇”定位,讓《魅影狂花》在上線期間收獲抖音話題播放量破8億的成績,作為總制片人兼導演的徐亮,則收獲了更豐富的導演、制作經驗。
擁抱市場后回歸內心表達,一部“非拍不可”的作品探尋人的意義
通過這部商業氣質濃郁的影片的制作,徐亮對于制片人和導演的工作有了新的感悟,擁抱市場可以讓自己短時間內獲得成就感,然而純粹追求市場,也可能會讓創作者忽略自身的“內心表達”。
“需要考慮市場,但是也要考慮社會價值。”徐亮提到,每一個時代都需要溫暖的現實主義作品,自己最想要制作的,就是能給觀眾帶來觸動和思考的影片。反思之下,他和網易人間達成合作,希望根據自己正在籌備的這部非虛構文學改編電影作品《直面驕陽》,給更多人帶去力量。
在徐亮看來,《直面驕陽》是一部“非拍不可”的電影,故事講述一個奉行利己主義、一心賺錢的律師在事業敗頹之際偶然進入臨終病房,他最初的目的只不過是通過做志愿者“接近”案源,但沒想到第一天就近距離接觸到死亡……
通過律師的視角,“臨終關懷”從一個抽象的詞語變成一個個可視的、具體的人,那些人經歷不同、年齡不同,卻都即將走到生命盡頭。在幫助一位臨終母親、為其失手殺人的兒子辯護的過程中,律師找到了生命的意義……
徐亮希望在鏡頭中運用現實主義影像風格,通過律師的雙眼,以溫暖而有力量的基調來觀察臨終病房的眾生相,帶給人們慰藉和力量。據悉,《直面驕陽》將在深圳拍攝,為了這部影片,徐亮與團隊已經在深圳走訪多所醫院,采訪了大量真人真事。
“我的人生使命有兩個,一是做自己喜歡的電影,二是讓更多人可以更容易地獲得學習電影制作的知識。”采訪中徐亮提到,希望有一天自己可以建一所中國最好的“線上”電影學院,把自己在電影追夢路上的心得,分享給更多年輕人。
未來,他也希望可以回到武漢拍片,“這座城市有太多讓我放不下的直接與真誠,當然,武漢的煙火氣和美食,也是值得被影像記錄的!”
(圖片由受訪者本人提供)
關鍵詞: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