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資訊頻道 > 國內 > 正文
陽新白沙鎮將“巴掌地”盤活成“規模田” 全球視訊
2023-06-19 12:45:08 來源:荊楚網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田城通訊員 余若涵)田間割麻忙,水中收漁網。6月16日,陽新縣白沙鎮吳東城村苧麻基地一派喜悅豐收的景象,村民正利用機械設備采收今年第一季苧麻。另一側稻蝦基地,農戶正用漁網打撈小龍蝦。

麻線牽出好“豐”景


(資料圖片)

16日,吳東城村的400畝苧麻基地,一樹樹約2米高的苧麻郁郁蔥蔥,滿眼翠色。不遠處,幾臺剝皮苧麻機“轟隆隆”地工作著,農戶們正把割下的麻梗放進機器里,瞬間“吐”出嫩綠的麻絲,竹架上曬滿新抽的苧麻皮。

“這是第一季麻,還可以再收兩季,年總產24萬斤,全年產值200萬元?!敝袕V核駐吳東城村工作隊長蔣伯楊說。

陽新曾是苧麻之鄉,苧麻如今依然是部分群眾“當家園”。 通訊員 供圖

吳東城村地處丘陵山區,土地肥沃,苧麻種植歷史悠久。1957年村民陳森茂被評為“苧麻勞?!?,出席全國農業勞動模范代表大會。

2014年前后,原麻市場低迷,苧麻種植普遍虧損,嚴重挫傷麻農積極性,苧麻種植面積大幅縮減。村民外出務工,村里的勞動力流失嚴重,不少好田變荒地。

為改變現狀,中廣核駐吳東城村工作隊與村“兩委”積極盤活撂荒地,通過村集體合作社流轉土地400余畝,大力發展苧麻特色種植,實行“合作社+種植大戶+農戶”模式,將村民手中的“巴掌地”整合成“規模田”,并帶動9戶脫貧戶,吸納35戶種植,為每戶村民每年增收2萬元以上,村集體合作社增收6萬元。

在引入收割機、剝麻機、復剝機等機械化設備后,大大提高了苧麻收割效率,降低了麻農的生產成本和勞動強度。

面對銷售問題,駐村工作隊與村“兩委”積極對接本地及湖南、四川等地公司,簽訂收購訂單、約定最低保護價,解決了麻農銷售苧麻的后顧之憂。

“荒地變成了好地,流轉土地可以獲得分紅,種植苧麻還可以增加收入。”種植大戶陳洪加笑了。

稻蝦田生出好“錢”景

滿是朝霞的天空與一望無垠的稻蝦田交相輝映。16日清晨,寧靜的小村被喚醒,下網、捕撈、打包、整箱、裝車,不一會,數輛小型貨車滿載著活蹦亂跳的蝦駛向了城市,村民們露出燦爛的笑容。

小龍蝦喜獲豐收。 通訊員 供圖

喝長樂港的水,吃微生物長大的蝦,肉實緊嫩,碩大肥美;用蝦的排泄物作為有機肥來供養的稻米,顆粒飽滿,營養有機。

“6月中旬蝦子收起來后就種稻谷,蝦子全年產50萬斤,原生態稻谷預計全年產24萬斤,實現稻蝦雙豐收。”吳東城村稻蝦基地負責人張炳值說。

如今,吳東城村500畝稻蝦基地全部投產,稻蝦年產值約800萬元,稻谷預計年產值50萬元,已成為該村的主導產業。

“村里土地資源好,但都是小塊分散地,沒有整合,更沒形成支柱性產業,”蔣伯楊說。

如何把小塊田地整合成規模性產業用地?

有了想法后,工作隊和村“兩委”開始風風火火推進。

專家團隊來了,對村里的土壤進行取樣化驗,確定這里適合發展稻田養蝦項目,然后多方尋求合作,終于與浮屠鎮張畈村養殖大戶達成合作意向。

如何整合500畝涉及到5個組,400戶人家分塊的土地?

工作隊與村“兩委”挨戶上門做工作:項目不僅可以保障租金收入,還提供大量務工機會,村民想養蝦,還可以無償提供技術支持,并協助銷售。

一家家的思想工作做通了,村民們打開了心結。經過幾個月不懈努力,500畝農田化零為整,全部盤活。

這些土地,帶動150余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務工年總收入超過350萬元。此外還可以獲得土地租金。

“吳東城村現在大變樣了!”村支書陳世權自豪地說。

160千瓦光伏基地、400畝苧麻基地、500畝稻田養蝦項目、扶貧車間恰恰魚鞋廠……幫扶產業在村里錯落分布,成為一道道風景線。

關鍵詞:

相關閱讀
分享到: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

国产又粗又猛又黄视频,97超碰亚洲中文字幕校园,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站,国产阿v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另类小说图片视频 | 亚洲中文色欧另类欧美动图 | 亚洲欧美久久aⅴ | 欧美日韩激情一区二区 | 亚洲人成电影手机在线网站 | 五月天在线精品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