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周萍英
特約通訊員 白菲斐
(資料圖)
通訊員 王盛夏
5月22日,首屆襄陽古城保護發展論壇在湖北襄陽襄城區舉行,來自北京、揚州、紹興等地的行業大咖,為襄陽古城保護和發展建言獻策。
發展論壇現場(白菲斐 攝)
兩句詩提出“文旅空間的思考”
“關注襄陽古城的保護發展,要從內外兩個角度,古今交替,虛實結合。”湖北文理學院教授朱運海借用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中的詩句“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開門見山地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如何古今交替,虛實結合?朱運海提出,每座城市都是有歷史記憶和歲月痕跡的,深入挖掘古城的人文歷史,站在現今的城墻下講過去的故事,讓市民可見可聽可感。還要從強化城市形象上進行深入思考,解決好游客為什么而來,來了做什么的痛點問題。
“為什么我會有這么多思考?因為我對這座古城充滿感情。”朱運海還提出,要做好文旅空間生產的加減法,在襄陽古城日常態、文物態、旅游態“三態”并存中,找到最佳發展平衡點。
襄陽和揚州還有八個淵源
“襄陽和揚州有八個淵源。”揚州市歷史文化名城研究院副院長、副研究員邱正峰一上臺,就用簡短的8張PTT拉近了與襄陽的距離。
襄陽得名源于襄水之北,揚州又稱江陽,得名于揚子江之北,在城市名稱上,兩地是相似的;襄陽有流傳千古的墮淚碑,揚州有羊公片石,均與魏晉名將羊祜有關;襄陽有紀念昭明太子蕭統的昭明臺,揚州有昭明太子撰《文選》于此的文選樓……在邱正峰的講述中,兩座城市的厚重歷史赫然呈現。
隨后,邱正峰介紹了城市微更新的理念,并以揚州市仁豐里歷史文化街區為例,講述了漸進式,微更新做好古城街區保護與利用的實踐體會。揚州市歷史文化名城研究院院長周欣通過網絡連線的方式,講述了《揚州的歷史街區保護實踐》。
襄陽不愧為“華夏第一城池”
“襄陽城垣雄厚堅固,護城河水面寬闊,防衛森嚴,不愧稱為‘華夏第一城池’。”來自中國傳統建筑園林研究會的專家李先逵在《華夏第一城池襄陽古城特色價值及其保護》中,講述了襄陽的六大特色,引經據典,干貨滿滿,引人入勝。
李先逵指出,襄陽作為戰略要地,史載的第一次戰爭據著名史學家郭沫若考證是三千多年前殷商武丁伐荊山。據不完全統計,自春秋戰國以來,襄陽古城曾發生過兩百多次不同規模的戰爭,最后一次是1948年7月解放戰爭時期,劉鄧大軍逐鹿中原發起的“襄樊戰役”。因此,襄陽大概是中國甚至可能是世界上發生戰爭次數最多的城市,這在中國乃至世界上這樣的城市實屬罕見。
結合襄陽古城戰略地理位置選址獨特,規劃布局嚴謹,護城河水面寬闊,古城墻宏偉高大保留完整,大小北門布局設置獨特,城防綜合功能強等特色,李先逵也提出了高水平做好古城保護規劃,守住文化遺產保護基本原則底線,整治護城河等建議。
關鍵詞: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