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以先人之氣派,開時代之生面”,對于力求以信息技術來傳播非遺文化的短視頻平臺而言,這既是重大機遇,更是有益嘗試。4月12日,抖音主辦的“非遺主播沙龍”在武漢中南劇場舉辦。抖音直播業務代表戴宏博介紹,過去一年,湖北省內非遺類直播超17萬場,總觀看次數超8.4億;1.6萬名湖北非遺主播在抖音開播,帶來超297萬小時演藝內容;其中64%的主播獲觀眾打賞支持,人數同比增長44%,獲贊量同比增長49%。
再輝煌的文化,一旦失去傳承就必然“泯然眾人矣”。有人認為現代傳播和傳統文化總有一道看不見的溝壑,就好比互聯網曾被認為是劇場藝術的競爭對手,戲曲演員對它免不了持保留意見。往更廣闊的場景去看,在生活節奏日漸加快的當下,包括年輕族群在內的觀眾,還有多少人會親身去現場感受非遺的魅力,答案或許不得而知,卻已有人將場景進行創新式的切換——在“過去一年,湖北省內非遺類直播超17萬場”的話語里,我們看到了一座座“新劇場”的應運而生。
傳承非遺文化要“采千載之遺韻”,“火起來”固然是芬芳局面,但“活下來”才是最大前提。畢竟,任何文化的拔節成長,都不能臨空蹈虛,而是要腳踏實地。珠玉已在眼前。譬如,發軔于湖北黃梅的知名非遺——黃梅戲,不僅是平臺觀眾欣賞時間最長的湖北國家級非遺項目,也是在湖北開播的非遺直播中,獲觀眾打賞最多的類目,楚劇、古箏、二胡、南音所獲打賞緊隨其后。在湖北開播的瀕危非遺中,嗩吶、粵劇、蹴鞠打賞收入居前三。當非遺文化帶領國人去探尋 “何以為文化基因”,我們更需要推著它走向大千世界,走進更多人的精神生活中。
精神與物質的雙重認可,才能讓更多的非遺主播對傳承事業前景更有自信。在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非遺從業者化身主播,把沉寂已久的小眾藝術搬上了線上直播。在如今,楚劇、荊州花鼓戲不再是教科書上的陌生名詞,重新地被廣大的年輕群眾“看見”,也收獲來自天南海北網友的肯定。湖北省戲曲藝術劇院嗩吶演奏員、抖音嗩吶主播王肖磊認為,觀眾在直播間用打賞付費“點歌”,民樂人為他們帶來高水平演奏,兩者形成相互信任、欣賞的觀演關系。這位在抖音吸引超11萬名粉絲關注的“網紅”,話語之中已然充滿著對嗩吶在現代重獲舞臺的自信。
非遺文化就像一把標尺,審視出億萬人對于“傳承”二字的理解程度,也給諸多短視頻平臺提供了關于“關注與能量”的破題之義。公開信息顯示,2022年起,抖音平臺相繼聯合權威機構,發起助力戲曲傳承的“DOU有好戲”計劃、助力傳統舞蹈傳承的“舞蹈傳承”計劃、助力民樂傳承的“DOU有國樂”計劃等,從資源、流量、運營等方面服務非遺從業者展演、創收。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正是像抖音這樣的短視頻直播平臺在公益文化事業中知曉自己的位置,所以我們才樂見更多的非遺直播的風生水起,也讓更多人有了“知來處,明去處”的精神溯源。
64%主播獲打賞支持,湖北非遺在抖音開拓“新劇場”,這樣的“火起來”讓人振奮。通過短視頻平臺獲得“滋養,不只是具有經濟上的價值,而且具有“為誰服務”這樣一種積極的引導作用,是非遺傳承在新媒介時代如何做到“以人為中心”的一種嘗試。“抖音直播讓互聯網不再是分流戲曲觀眾的‘對手’,而變為演員展示才華、出售藝術的‘空中劇場’;打賞糾正長期流行的‘看白戲’陋習,培養出為戲曲付費的觀眾。”武漢大學教授、中國戲曲學會顧問鄭傳寅的話語,可謂切中肯綮。小小手機屏幕有大能量,在這里,我們一起展望非遺傳承的美好未來。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丁一
責編:廖逢倩
關鍵詞: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
熱點
頭條
- 環球快資訊丨康輝@大國外交最前線丨前排預定!康輝帶你近距離觀看歡迎儀式
- 【中國有約】用好“一山一水”,毛納村走出特色發展新路子! 全球快資訊
- 【獨家焦點】2023中國有約丨中外記者探訪海南黎族村寨毛納村
- 特寫:“核污染水的處理不能由日本政府擅作主張”——日本民眾集會抗議核污染水排海計劃
- 全球時訊:全球連線|洪都拉斯外長雷納:同中國建交,洪都拉斯走上“正確道路”
- 【中國有約】海南毛納村:以茶融旅 踏出鄉村振興新路子-全球最新
- 焦點速遞!特寫:荔枝樹下話振興
- 全球消息!高端訪談丨專訪:“中國是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發展榜樣”——訪巴西總統盧拉
- 預訂高峰提前到來!你的“五一”假期計劃怎么樣了?_速訊
- 中國高質量發展推動消費升級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