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石大冶湖高新區干部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通訊員 張成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彭磊 通訊員 劉文明 鄭祥
(相關資料圖)
2023年,黃石“千名干部進千企”活動步入第9個年頭。9年來,黃石“雙千”接力服務,想企業之所想、急企業之所急,主動作為,助力企業解決一個又一個難題,黃石“雙千”經驗全省推廣。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了解到,黃石聚焦企業發展堵點、痛點、難點,把服務企業降本增效落到點子上,為“雙千”活動賦予新內涵。
政府做媒,助企業拉訂單
3月2日,位于黃石港區的湖北天華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片忙碌,旋轉吊臂、傳送鏈等設備產品陸續走出生產線。這些設備,將被組裝成一條條現代化工業流水線,用于替代該市另一家企業湖北新冶鋼有限公司的傳統流水線。
湖北天華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已為一汽集團、徐工集團、北汽集團等近百家汽車及零部件、工程機械制造企業生產供應先進的自動化生產線。然而企業成立14年來,本地訂單卻為“零”。
今年一開年,企業即收獲大單:為本地知名企業定制自動化生產線,合同金額達1800多萬元。公司財務總監、綜合部部長董偉說,2022年公司營收9800萬元。此次本地訂單實現新突破,有力推動實現一季度“開門紅”。
促成這筆訂單,離不開黃石深入開展“雙千”活動。去年8月,該企業向服務包保單位黃石市交通運輸局反映,受疫情影響,企業訂單物流、銷售遇到困難,雙方深入交流后,認為開拓本地市場大有可為。
黃石市交通運輸局總工盧亞軍說,黃石鋁型材企業數量多、實力強,產業發展已有10余年歷史。目前,不少企業謀求升級換代,正是合作的突破口。
當月底,黃石市交通運輸局聯合市經信局,為湖北天華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舉辦專場對接會。會上,20余家本地制造企業興趣濃厚,當地華新裝備、新冶鋼等公司陸續下訂單。該企業算賬:較以往產品銷往外地,向本地企業供應一條自動化生產線,可省下裝備運輸成本近10萬元。
董偉表示,早年也想過開拓本地市場,但考慮到以往合作項目多集中在汽車領域,難以說服本地制造企業接受“跨界合作”,只能作罷,“這次政府做媒,幫助我們迅速拉近距離、加深認識、順利合作,終于促成了這件一直想做的事。”
服務有力,推企業跑出“加速度”
湖北祥邦新能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生產車間,機器轟鳴,太陽能封裝膠膜如條條銀色瀑布……項目去年8月投產以來,產值突破15億元,祥邦科技演繹“速度與激情”。
“別看現在項目推進得非常順利,剛開始時可遇到不少麻煩。”公司行政部負責人馮玉說,去年4月,全力沖刺項目投產的祥邦科技遇到麻煩。為搶抓訂單,企業趕著在8月前投產,擴大產能。然而,因園區公網線路供電,原有供電線路已不能滿足負荷增長需求,企業由此向“雙千”項目包保單位大冶市委辦求助。
當月,大冶市召開協調會,安排大冶湖高新區、供電公司等單位迅速解決企業投產用電問題。此后,相關部門多次到現場辦公,協調解決線路通道問題,制定專線供電方案,于7月完成專線架設,確保項目順利投產。
馮玉說,企業目前生產用電穩定,發展底氣足,有信心于今年實現產能突破25億元,“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項目早一日突破、企業早一日投產、產品早一日出廠,帶來的都是巨大的效益。”
精準祛痛,科技賦能企業發展
“這是廠里的‘新工人’,24小時工作,做出的產品精度高。”黃石金威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梅毅平,指著生產區內的機械手臂工業機器人說。
每天,金威機械公司的機器人和工人展開競速賽。同一條流水線,7名工人一天可做出1000件產品,換成7個機器人后生產出的產品數量差不多,產品合格率卻提高10%以上。
梅毅平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企業主要代工壓縮機零件曲軸箱,產品利潤薄,盈利完全靠走量。目前,項目投產三年運轉穩定,但產值難以突破4000萬元,仍屬中小型企業。
去年,黃石市經信局開展“一對一”智能化改造入戶診斷,與金威機械公司共同確定改造方案:先期投入140萬元完成一條生產線智能化改造,后期逐步推進。
智能化改造項目試運行以來,企業反映良好。梅毅平表示,公司計劃今年再完成兩條生產線改造,智能化覆蓋率將超過30%。
用工成本高、生產效率低是中小微企業發展普遍面臨的痛點,成為黃石“雙千”服務重點聚焦的問題之一。去年以來,該市以“雙千”服務活動為抓手,精準摸排企業痛點,深入實施企業智能化改造工程,一年來,超過100家企業通過采用智能裝備、先進工藝和信息化管理系統等方式完成智能化改造,建設一批智能制造單元、智能產線、智能車間及智能工廠,實現制造模式革新。
關鍵詞: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
熱點
- 作為新型零售業態之一 即時零售近年來正成為撬動消費增長不可忽視的新動能
- 更具有沉浸性和體驗性 農業旅游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農家樂
- 脫發年輕化帶來了市場擴增 各大廠商通過不同形式入局期望分得一杯羹
- 上半年投訴數量呈上升趨勢 預制菜是花高價吃料理包嗎?
- 在國民支出中占比將達46% 服務型消費快速地迭代發展持續煥發生命力
- 成了資本眼中的“好生意” 不少知名企業都在積極跨界布局咖啡賽道
- 新增超千家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國慶期間預制菜整體銷量較去年大為增加
- 值得借鑒和共享 上海、重慶出境游業務有助于國內旅游業進一步走向世界
- 假日經濟按捺不住的“火” 今年“十一”消費有了新特色和新亮點
- 前八月虧數千萬九月扭虧為盈 車市的“金九銀十”要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