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瘧疾日,中國(湖南)第24批援塞拉利昂醫療隊在當地社區舉辦健康義診活動。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紅網時刻 記者 譚倩 實習生 張潔 報道
2023年8月19日是第六個中國醫師節,除了國內的醫護工作者,在海外,還有依然堅守在崗位上的中國援外醫生。今天,是中國(湖南)第24批援塞拉利昂醫療隊在非洲度過的第一個中國醫師節,不知不覺醫療隊抵塞開展援外醫療工作已五月有余。
五個多月已過,值此醫師節之際,我們聯系到中國(湖南)第24批援塞拉利昂醫療隊隊長陳勇軍,看看他和醫療隊在異國他鄉的工作與生活。
行醫者使命 他是為國出征的“白衣戰士”
“此行為國出征,意在解塞國民眾病疾于水火。”陳勇軍時刻記著自己的醫者使命。
陳勇軍為南華大學附屬南華醫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其具備全面的神經系統疾病診治能力,尤其擅長腦血管疾病、難治性癲癇診治、神經遺傳性疾病的基因診斷與遺傳咨詢等方面。
初到塞拉利昂不久,新老醫療隊換防那天,中塞友好醫院門診大廳門口一位黑人女士突發倒地抽搐,即將離開的老隊員告訴陳勇軍一行人,黑人女士是這里的護士,幾乎每周都有癲癇發作。陳勇軍聞言立即停下手頭的事情組織現場搶救,將其送至急診室處理。抽搐導致大量的血性泡沫液體從患者口腔流出,現場沒有口罩和手套等防護用具,血性痰液和汗液沾染到陳勇軍手臂和臉上,然而情況危急,他已無暇顧及潛在的感染風險。
經了解,該患者名為Saita,是中塞友好醫院康復理療室的一名護士,罹患癲癇病史20余年,抽搐癥狀經常發作,時常感到自卑。進一步了解患者的病史之后,陳勇軍在沒有CT、核磁,沒有腦電圖檢查的情況下,依據自身多年的臨床經驗,為Saita調整診療方案,叮囑其規律用藥規律作息,并對其做了心理指導。調整用藥后,Saita的癲癇癥狀得到了明顯好轉,5個多月以來僅發作一次,此后Saita在生活中開朗了不少。
受援國當地患者贈送感謝錦旗。
開展中塞友好醫院首例骨髓穿刺術及骨髓細胞學診斷技術,成功救治左股骨上段粉碎性骨折術合并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患者,成功搶救雙硫侖反應患者、腦瘧患者,成功救治了多名急危情況下的孕產婦和新生兒、為 105 歲眼疾患者施行手術恢復視力……陳勇軍帶領醫療隊在夜以繼日的一次次診治行動中,為援非醫療事業奉獻著中國力量。
打手術“硬仗” 他是疑難危重癥診治的指揮長
2023年6月中旬,中塞友好醫院收住了一例左側股骨近段粉碎性骨折的中資企業員工。該患者為一名54歲男性,因高處墜落導致左側髖部疼痛腫脹活動受限4小時急診入院,經外院CT檢查明確診斷為左股骨近段粉碎性骨折。骨科醫生為病人施行了骨牽引,積極準備手術,但很快意識到了手術風險很大,且患者又合并發生了左側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隨即報告了隊長陳勇軍。
了解情況后,陳勇軍主持召集多學科疑難危重病例討論會。中塞友好醫院無術中C臂機定位,唯一的X光機出現故障,且因當地缺乏維修條件,近期內無法修復,與此同時,該院缺乏凝血指標及其他重要術前檢查的檢測條件、麻醉條件受限、缺乏合適匹配的固定鋼板及螺釘,包括最基本的抗栓藥物也沒有。再加上醫院電力不穩,術中可能隨時停電,此時搶救患者的風險達到頂峰。
患者病情還在持續惡化,只能持續臥床,深靜脈血栓將進一步發展,同樣有肺栓塞致命風險,同時其他多種并發癥將不斷發生。是否施行手術不論對于患者及家屬,還是對于醫生來說都是一個艱難的生死決策。
陳勇軍與骨科專家一起,與患者本人、國外的公司領導及國內家屬做了充分溝通,達成一致同意手術治療,隨即布置了力所能及的準備工作,包括聯系外院CT檢查、血源、外購抗凝藥物、準備好充電電源等,同時將這一案例向駐塞大使館和湖南省衛健委做了書面匯報。最終在克服無C臂引導、無X線復查、無輸血保障、麻醉監護不足及供電不穩等重重阻礙下,順利完成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術后又歷經抗感染、深靜脈血栓處置及肺栓塞預防和繼發貧血等情況,患者痊愈出院。
華人同胞贈送感謝錦旗。
這些艱難的救治經歷每天都在塞拉利昂不斷地重復發生。每一次決策都面臨著多重現實的醫療困難,伴隨著不同程度的醫療風險。而陳勇軍身為隊長,每次都責無旁貸地沖在最前面,擔當著疑難危重病癥診治的指揮長。
保生活運轉 他是后勤保障的“總指揮”
援外開展醫療救助是工作的重中之重,而醫療團隊的后勤生活對于成員們來說,也是全身心投入醫療救治的準備工作之一。
“在這里,我們不光是醫療專家,還要做好各種兼職工作,所有的基本的生活保障全部得靠我們自己解決。”陳勇軍一邊要在艱難的醫療環境中開展工作,一邊還要解決醫療隊自身的吃喝拉撒問題。
陳勇軍克服各種困難,協同后勤組長何劍,將后期工作細分為安全保衛、日常生活、藥械管理、車輛管理、用氣用油、水井維護、發電及網絡維護等,為醫療隊順利運行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
7月是塞拉利昂的雨季,每天都是滂沱大雨,然而中塞友好醫院排水系統有故障,加之垃圾堆放混亂,建院十多年以來下水道排污系統基本處于堵塞狀態。既往遇到這種情況,都只得臨時抽吸短期緩解。陳勇軍組織醫療隊下定決心,同時也考慮到為后續醫療隊免除后患,對排污系統進行徹底疏通,及時化解了化糞池糞水外溢及污水排放等問題,極大改善了駐地乃至整個醫院的衛生環境。
裝修改造舊倉庫、加強水井維護、修復廢置數年的舊車、儲備生活物資和落實安全措施……“為援非事業,我可以充當任何角色。”在各種難題面前,陳勇軍、何劍親歷親為,堅守后勤一線的舉動也帶動了兼任后勤工作的其他醫療專家隊員們,大家一起把各自負責的工作做得有條不紊。
展大國風范 他勇擔重任架起中非健康之橋梁
“吾得組織之器重,身居要職,轄部門眾多,深知權責一致,‘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又知‘千里之堤,潰于蟻穴’。每每記起上言,尤黑夜之明燈照吾前行……”今年五一前夕,在寫給妻子的一封家書當中,陳勇軍流露出真切的情感。
作為醫療隊隊長,他深知自己肩上責任之重,腳下道路之遠。重大的使命時刻警醒著他,全身心投入援外醫療工作不僅僅是自己醫療事業的本職所在,更具有展示大國形象、體現大國擔當,促進中非友誼進一步發展的重要使命。
“這既是一份榮譽,更是一份責任。”陳勇軍坦言。
在塞拉利昂,陳勇軍帶領來自省內13家醫院的21名隊員發揮各自專業特長,協作配合,以醫者的仁心仁術化解患者難以計數的痛苦,挽回無數生命,盡最大努力為塞拉利昂人民提供最佳的醫療服務,與當地民眾共享先進醫療技術、醫學裝備以及捐贈各類醫療物資。
中國援助塞拉利昂醫療隊為中塞友好醫院捐贈了大量藥品和設備。
今年6月2日,中國援助塞拉利昂醫療物資捐贈儀式在中塞友好醫院舉行。醫療隊為中塞友好醫院捐贈了大量藥品和設備,該批捐贈藥械除了呼吸機、制氧機、排痰機、血氧儀、呼吸管路、防護服、護目鏡、外科口罩、外科手套、帽子、隔離衣等常規防護物資外,還有骨科、婦產科、普外科、眼科手術器械等醫療物資。除了捐贈物資,截至目前,醫療隊先后為6次義診以及健康宣傳活動開展了充分的醫療保障安排。
“塞拉利昂整體醫療環境落后,僅僅依靠每年援塞醫療隊的援助對于當地醫療情況的改善是十分有限的。”陳勇軍認為,應當“魚漁兼授”,竭盡全力提供醫療隊優質服務的同時,帶領隊員們在日常門診工作、病房查房和手術過程等實踐中身體力行,為當地醫生們解釋病情、規范診療過程,手把手指導,將先進的診療技術、診療理念等帶給當地醫生,盡可能滿足當地人民的健康需求,提升當地的醫療水平。
陳勇軍(左一)應邀參加孔子學院“國際中文日”活動。
“不畏艱苦、甘于奉獻、救死扶傷、大愛無疆”是中國醫療隊奉行的理念。自中國(湖南)第24批援塞拉利昂醫療隊入塞以來,累計完成門急診病人7218人次,收治住院患者120人次,完成各類手術操作186臺次,大型手術麻醉60臺次,超聲1193人次;放射X線報告749人次;檢驗3520人次。
“到人民需要的地方去。”今年是中國援外醫療隊派遣60周年,也是湖南省援外醫療隊派遣50周年。正因為這樣的信念,一批又一批像陳勇軍一般的中國醫生前仆后繼,傾心奉獻,為增進中非民心相通、鞏固中非傳統友好做出積極貢獻,助力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關鍵詞: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