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臺聯合收割機齊下田,隨著齒輪轉動,2萬多畝麥田正式開鐮收割,一株株新麥完成脫粒,經輸糧管進入運輸車。這樣的大型收割,對于安徽壽縣小甸鎮楊圩村小麥托管經營者張宇來說還是第一次指揮。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地處淮河沿岸的安徽省淮南市壽縣是糧食生產大縣,全縣小麥播種面積超過180萬畝。得益于2019年以來實行的農業生產大托管改革,即引導分散農戶將土地“委托”給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再由其將土地“委托”給種糧大戶、家庭農場等農業生產服務主體生產經營,該縣小麥播種面積相較于改革前增長約20%。
張宇曾是壽縣小甸鎮楊圩村黨總支書記,2019年以來一直帶著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社員種植小麥,面積從200余畝擴大到8000多畝,效益連年翻番。
為了進一步拓展改革效益,張宇去年9月受聘為壽縣國投公司農業大托管項目負責人。“更大的平臺,讓我更有發揮的空間。”張宇說,作為項目負責人,他一頭連著農田,一頭對接市場。
據他介紹,今年,由其公司自營的2萬余畝麥田實行網格化管理,種子、農藥、化肥等農資統一供應,麥子成熟時公司統一安排機械收割并對外掛網銷售。在張宇看來,組織化的經營方式讓糧食生產實現標準化,品質更有保證,同時借助國有平臺優勢,本地優質糧也更有議價權。
壽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張李表示,目前壽縣共有205個村、4.68萬戶、713個經營主體實施了大托管,托管面積約100萬畝,村年均增收超過10萬元、戶年均增收達2800元。
改革出效益,科學種糧穩增收。安徽是我國夏糧主產省,記者從安徽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今年安徽省小麥播種面積近4300萬畝,計劃投入聯合收割機20萬臺,力爭10天左右基本完成搶收任務,根據農情調度,今年小麥長勢整體較好,豐收在望。
臨近午夜,長江沿線地區的一些麥田里,依然機器轟鳴。
趕著天氣短暫放晴,安慶市望江縣華陽鎮忠東家庭農場主汪忠東忙著叫來預約好的6臺收割機下田作業。“從上午9點到晚上11點,除了在田頭吃盒飯的時間,都在收割,真是一刻不敢耽誤。”汪忠東說,近期長江沿線地區多雨水,臨近收割期,他每天關注天氣預報,一旦適合收割,立馬搶收。
汪忠東今年種植了約860畝小麥。望著滿倉的新麥,他十分欣喜。“功夫不負有心人,今年小麥豐收真不容易。”汪忠東說。
今年3月,上級部門下發通知提示:“今年小麥赤霉病大流行風險高,一定要注意防范。”對于赤霉病防治,汪忠東不敢耽誤,早早買了藥劑,在縣鎮兩級農技人員的指導下,分別在3月底和4月初完成了兩次防治。
“防治赤霉病是今年種植戶們壓倒一切的工作。”他說,地方農業部門對病蟲害防治非常重視,不僅在防治流程上給予科學指導,還在對路藥劑上給予推薦,保證了防控質量。
安徽省農業農村廳植保總站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該省加強要素投入,在資金、藥劑、器械上做足三重保障。從實地調查看,防治赤霉病兼治了白粉病、銹病和穗期蚜蟲,田間總體病蟲害發生偏輕,有力保障了小麥品質。
(責編:申佳平、李楠樺)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鍵詞: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
熱點
頭條
- 強勁正青春!在寧波舟山港聆聽中國經濟心跳聲|高質量發展調研行·浙江站
- 走讀中國 | 壽光之行,見證“一粒良種”到“一桌好菜”
- 行走江蘇濕地城市丨我們在濕地生活:候鳥印記
- 前沿熱點:行走江蘇濕地城市| 從“瀕危鹿”到“社會鹿”,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交出亮眼“生態答卷”!
- 拓寬應用領域,釋放發展動能數字技術,賦能千行百業(大數據觀察)
- 灌溉任務完成!山西省最大自流灌區40多萬畝農田進入播種期|環球觀速訊
- 環球視點!新華全媒+丨Vlog:中關村論壇提前探
- 了不起的趕路人|車輪滾滾見證中國巨變!老司機跑貨運25年見證“黔貨出山” 每日速讀
- 多家外國商會持續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前景_每日看點
- 財經深一度|促消費、擴就業、助企業——看服務業數字化發展如何影響你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