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的投資者日上,有投資者向馬斯克提建議,不如也給特斯拉打打廣告,一向對打廣告嗤之以鼻的馬斯克居然爽快回應,“可以試試啦”。
沒想到幾天之后,人們就看到了所謂的特斯拉首個商業廣告,還有人用“馬斯克被打臉”做標題,說老馬這人總是口是心非。
也有媒體從內容角度評價這個“商業廣告”,說展示的東西“直截了當且有用”,但是有點“太長了”,而且全片沒提Autopilot這么重磅的內容。
【資料圖】
甭管您英語好不好,也能大概理解視頻內容吧,就是采訪了一位有倆娃的新加坡女車主,對自己的特斯拉各種滿意唄。
作為“商業廣告”,它確實有點太長,也太虛了,但是不賴特斯拉的團隊,因為這壓根不是廣告。
這其實是特斯拉《Drive to Believe》系列宣傳片的最新一條視頻而已,只是發布時間剛好在馬斯克同意打廣告之后,所以外界自己腦補,把它誤認為是特斯拉的首部商業廣告。
特斯拉從創立至今,確實從來沒有花過一分錢做商業廣告,也沒請過代言人啥的,甚至有一段時間連公關部都被撤了。
但是不打廣告,不代表特斯拉就不做宣傳啊。就拿這個《Drive to Believe》系列來說吧,它最早誕生于2016年,整個系列都是采訪真實車主的。
八年前,特斯拉還很稚嫩,那時候買它的都是明星、富豪嘗鮮為主,普通人對純電動車接受度并不高。
所以特斯拉推出了《Drive to Believe》計劃,一開始邀請歐洲的汽油車車主,用自己的油車來替換一輛Model S體驗,為期一周,然后記錄下他們的感受。
這個項目對德國、法國等14個歐洲國家25歲以上的居民開放申請,有德國車主用自己的MINI One替換了Model S,還有荷蘭車主用自己的沃爾沃C30做了替換。
后來特斯拉越來越受歡迎,這個項目也不再需要費力邀請油車車主體驗純電動車了,就逐漸演變成了真正的車主談用車體驗的系列。
有人可能會說,請車主出鏡,難道就不算打廣告了嗎?制作視頻也需要花錢啊。
這里需要區分一個概念,所謂商業廣告,是需要企業為在電視、互聯網等媒介上播放廣告付費的,比如在美國超級碗插播廣告,30秒的時段報價就高達700萬美元。
所以特斯拉從來沒有在打廣告方面花過錢,但是人家也有宣傳和營銷部門,該做的傳播不會少。
但是特斯拉和廣告之間也確實有過交集。2017年的時候,電動汽車網站insideEV的資深記者Steven Loveday十歲的女兒Bria Loveday,給馬斯克寫了一封信。
她提議特斯拉辦一個比賽,讓粉絲們自己制作廣告視頻,展示特斯拉的電動汽車和汽油車相比,究竟有哪些優勢,然后把視頻發在推特上讓網友投票,選出最受歡迎的廣告。
這個粉絲廣告大賽還以小姑娘的名字Loveday命名,最終特斯拉從一百多個參賽作品中選出了10條視頻,在推特上播出,而獲勝的廣告來自著名的科技博主Marques Brownlee(MKBHD)。
這個視頻比上一條更好理解了,畢竟全程無臺詞,主打一個“能裝”,表明純電動車因為構造不同所以比燃油車的儲物空間要更多,Model S堪比貨拉拉。
最后還用秒殺了跑車的鏡頭小裝了一下,潛臺詞大概就是“大牛你害追呢?我都到家了。”
這個粉絲廣告大賽在推特上反響不錯,但是10歲的小妹妹也算計不過馬斯克,特斯拉最終也沒有為這些評選出的廣告片花費額外的傳播費用,所以也算不上商業廣告。
總結一下就是,特斯拉做廣告,還是靠粉絲們為愛發電。
所以對于馬斯克花錢做的商業廣告究竟啥效果,我還是挺期待的,你呢?
關鍵詞: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
熱點
頭條
- 強勁正青春!在寧波舟山港聆聽中國經濟心跳聲|高質量發展調研行·浙江站
- 走讀中國 | 壽光之行,見證“一粒良種”到“一桌好菜”
- 行走江蘇濕地城市丨我們在濕地生活:候鳥印記
- 前沿熱點:行走江蘇濕地城市| 從“瀕危鹿”到“社會鹿”,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交出亮眼“生態答卷”!
- 拓寬應用領域,釋放發展動能數字技術,賦能千行百業(大數據觀察)
- 灌溉任務完成!山西省最大自流灌區40多萬畝農田進入播種期|環球觀速訊
- 環球視點!新華全媒+丨Vlog:中關村論壇提前探
- 了不起的趕路人|車輪滾滾見證中國巨變!老司機跑貨運25年見證“黔貨出山” 每日速讀
- 多家外國商會持續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前景_每日看點
- 財經深一度|促消費、擴就業、助企業——看服務業數字化發展如何影響你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