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洲新村的美麗田園風光。
花農精心料理著花枝。均為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飛 攝
濱洲新村白馬塘美麗屋場。
村莊名片
濱洲新村由原來的三興村、興馬村合并而成,位于天心區南托街道西北角,東臨京廣線,北與大托鋪街道新港村交界,南與沿江村接壤,毗鄰湘江。地域面積3.126平方公里,下轄17個村民小組,有村民930余戶,總人口2850人,其中黨員108人。
3月來了,循著春天的腳步,記者來到距離五一商圈不過20公里的天心區南托街道濱洲新村。
這里早已是一幅百花齊放、欣欣向榮的景象。白馬塘美麗屋場,一個個大棚整齊地排列,邊上寬闊的空地上擺滿了盆栽。種植大棚內,各種花卉爭奇斗艷,工人們正忙著對鮮花進行分揀、打包裝車,隨后這些鮮花就會乘著3月“女神節”的節日熱潮,出現在各種配送渠道,出現在長沙乃至全國各地的花卉市場。
這一切無不展示著濱洲新村花卉產業的蓬勃發展。近年來,濱洲新村致力于建設美麗宜居村莊,依托自身優勢和特色并結合市場需求發展起了特色花卉種植產業,走上了一條“鮮花綻放”的鄉村振興之路。
村強民富,花卉產業春意濃
濱洲新村三角梅種植基地負責人周衛東2001年就開始接觸花卉行業,今年是他在濱洲新村種植鮮花的第6年。談及花卉生意,他臉上是藏不住的滿足與自豪: “這種‘中國紅’三角梅原本一年只會開花兩次,在我們的種植基地卻能夠達到月月開花。整個湖南掌握這種技術的不超過五家,長沙也只有我們一家。”他領著大伙走向棚內賞花——“中國紅”三角梅的花株都是花多葉少、花苞怒放,一盆盆花兒整齊地擺放,仿佛一片花香四溢的紅色海洋。
說到業績銷量,周衛東更是面露喜色:“目前我們‘中國紅’三角梅的種植規模已經達到了8個大棚,但是面對龐大的市場需求,仍然是供不應求。”
不遠處的另一個大棚內,滿滿都是盛開的雛菊,工人不停地進進出出,打包、運輸、裝車,忙得不亦樂乎。老板十分靦腆,面對記者的提問只是笑笑并不回答。經過了解,這片雛菊種植園屬于錦紅園藝,他們主要通過網絡進行產品的銷售,面向省內外各地發貨,一箱新鮮雛菊的價格多在百元左右,這樣半天忙下來,發貨量有上萬元。
花香景美,旅游產業正騰飛
蓬勃發展的鮮花產業不僅為村里貢獻了可觀的經濟增長,還煥發了濱洲新村旅游產業的生機——在剛剛過去的春節期間,絡繹不絕的游客慕名前來賞花買花、游玩休閑。
陽春三月,濱洲新村的百畝鮮花連同數百畝油菜花將競相盛開,成為一片絢麗的花海。濱洲新村黨委書記張百泉告訴記者,濱洲新村近年來越來越“紅”,也要歸功于村里的環境衛生越來越好。去年打造了4個美麗屋場,一次性通過了市里的驗收,今年希望能夠更上一層樓,借勢鮮花產業的發展,繼續在濱洲新村打造美麗宜居村莊示范。
在未來的規劃里,濱洲新村更是打算發展“體驗經濟”,打造集田園體驗、村居生活為一體的特色旅游綜合體——將村里圭白路兩廂建設成農業體驗園區,借植樹節即將到來之機開展活動,吸引各單位與個人過來游玩,體驗樹木種植,更是助力美麗宜居村莊建設;進一步擴大鮮花產業的規模,借勢3月“女神節”售花熱潮的到來,推出更多賞花、買花活動。
天藍水碧,發展空間更廣闊
“這里還將打造玫瑰花種植基地,一年四季都有花開。”南托街道工作人員黃紫薇介紹,濱洲新村作為天心區南托街道唯一的純農業村,主要產業就是鮮花產業和涉農相關產業,鮮花不僅是村民們實現富裕的芬芳產業,更是南城一道亮麗的風景,歡迎廣大市民前來“南城花海,春意濱洲”,賞迷人之景,購心愛之花,觸自然之美,感都市花香。
濱洲新村是長株潭生態綠心的組成部分,位于湘江長沙段上游。返程時,記者駕車行走在鄉間的小道上,只見兩側的房屋墻壁上大多畫滿了各種花兒,周圍樹木林立、作物長勢良好。車子駛出小道,一路開上湘江南路,湘江和湘江風光帶映入眼簾,濱洲新村2.8公里長的江岸線風景如畫——游道上的綠植樹木錯落有致,行人三三兩兩悠閑散步或靜坐;寬闊的江面上波光粼粼,有船只隨波穿梭,一幅山水洲城的彩色畫卷徐徐展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各種各樣的花卉植物和優美的生態環境讓濱洲新村等村莊獲得了經濟增長的活力,還有發展的無限可能。
關鍵詞: 鄉村振興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