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近日,有市民在南寧市良慶區航拍時發現,在五象嶺附近有一大片綠地,上面還有各種草坪藝術造型,很好奇那是什么地方。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從南寧市環境衛生管理處了解到,這里原來是城南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2023年,該填埋場封場通過項目竣工預驗收,如今已變成生態綠地。
南寧市城南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綠化景觀全景。
油油綠草覆蓋著土層,草地上稀疏點綴著一些灌木,灌木被修剪成巨型花瓣或對稱圖形,從高空俯瞰就像一件藝術品。然而,很多人不知道,這片草地所在地曾經是一座垃圾填埋場。
巨大的綠地造型圖案。
據悉,城南垃圾填埋場位于市區五象大道南側五象嶺山沖地帶,始建于1995年,這里曾是南寧市唯一的生活垃圾處理終端,主要負責南寧市建成區范圍內的生活垃圾集中填埋處理。
2021年8月底,南寧市城南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完成封場,2023年4月進行項目竣工預驗收。記者發現,在填埋場附近已聞不到垃圾的臭味,南寧市環境衛生管理處表示,垃圾填埋作業面、填埋氣及滲濾液是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的主要臭氣源。城南場采取了有效的臭氣控制措施:一是填埋庫區已全部覆蓋并實施綠化;二是設置了填埋氣收集系統,收集后的填埋氣全部用于發電,不外排;三是滲濾液調節池已用高密度聚乙烯膜進行覆蓋,臭氣不外溢;四是采用移動風炮+固定噴霧墻,定期對整個場區進行噴灑除臭劑,避免臭氣外溢影響周邊環境。
如此開闊、有藝術感的綠地,僅能從高處欣賞嗎?記者從南寧市環境衛生管理處了解到,按照《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封場技術規范》規定,封場后的垃圾填埋區在不影響封場設施,且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可對場地進行適當利用。
巨大的繡球狀綠地造型。
根據《生活垃圾填埋場穩定化場地利用技術要求》(GB/T 25179-2010),填埋場穩定化場地利用對封場年限、填埋物有機質含量、堆體中填埋氣、堆體沉降、植被恢復等均有相應的要求。根據場地利用方式的劃分規定,利用填埋場場地建設小公園、運動場、運動型公園、野生動物園、游樂場、高爾夫球場等,屬于場地的中度利用。中度利用要求封場年限≥5年、堆體沉降(10~30)厘米/年、植被恢復進入恢復中期等。未來,待上述條件均滿足場地利用要求后,可考慮適時將城南垃圾填埋場打造成生態或體育休閑公園,為居民提供休閑場地,并發揮環保教育作用。
關鍵詞: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