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5月中旬結束的全國殘疾人跆拳道錦標賽上,來自重慶市北碚區的郭斌斌獲得了男子K41 80公斤級金牌。失去雙臂的他在賽場上沉著應對,利用對手失誤空當主動出擊,打法既硬朗兇猛,又兼具技巧和智慧。
殘疾人如何參加對抗性較強的跆拳道運動?跆拳道給他們帶來了什么?記者走進位于北碚區的重慶市殘疾人跆拳道訓練基地尋找答案。
鋪滿地墊的訓練館、一應俱全的訓練設施設備等輔助器材、清爽整潔的運動員公寓……2020年7月,重慶市殘疾人跆拳道訓練基地在北碚職業教育中心正式落成。目前共有10余名殘疾人在此訓練,他們中年齡最小的不到20歲,最大的接近30歲,有的是雙臂殘疾、有的是聽力障礙,自進入基地的第一天起,他們便和健全人運動員一起訓練。無論是壓腿、跑步等熱身運動,還是橫踢等專項訓練,每周一到周六的訓練時段,殘疾人隊員和健全人隊員均結對進行訓練。
訓練基地由中國國家跆拳道隊退役運動員張銀余擔任總教練,負責制定教學計劃與人才選拔工作。
張銀余告訴記者,針對殘疾人的身心特點,訓練中最大的困難是掌握身體平衡,其次是心理疏導。為此基地購置了專門的訓練設備幫助他們鍛煉平衡能力和協調性,除了訓練課,還安排了每周演講、徒步出游等活動。針對聽力障礙隊員,大家還自學“加油”“你很棒”等手語,鼓勵其自信自強、勇敢拼搏。
1996年出生的隊員秦長江7歲時因意外事故失去單臂,來到跆拳道訓練基地后,他最大的變化是“樂觀了不少”。“隊友們幫我穿戴裝備,指導我走直線,鍛煉平衡能力,感覺像進入了一個溫暖的大家庭。”秦長江說。
2021年全國第十一屆殘運會,重慶代表團首次組建殘疾人跆拳道隊參賽,斬獲1金2銀2銅,實現了金牌零的突破。目前部分隊員已取得杭州亞殘會參賽資格,正在積極備戰。
跆拳道給殘疾人隊員們帶來了什么?張銀余認為,擁有這項技能以后,既可以通過比賽拿到好成績,其次等他們退役的時候,不僅擁有良好的心理健康、身體健康、也會有更寬的就業方向。
如今的重慶市殘疾人跆拳道項目訓練基地還是中國跆拳道國家隊品勢項目的培訓、選拔和集訓基地。不斷有新的學員加入,他們聚集在這里,希望通過體育來實現自己的夢想。
“以殘疾人運動員為榜樣,積極學習他們身殘志堅,刻苦奮斗的拼搏精神,扎實訓練,力爭登上更多、更大的賽事舞臺。只要你足夠勤奮、努力,就可以踢出自己的未來。”張銀余說。
關鍵詞: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