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1月8日電 題:“通關”人潮顯民心所向
中新社記者 香盧平
時隔近三年,香港與內地8日迎來首階段免檢疫“通關”。疫下冷清的關口人潮再現,搶在首日過關的人們興奮難掩,這場春節前夕的“久別重逢”無疑是兩地民心之所盼、所向。
(資料圖)
過去一千多個日夜,每當疫情好轉,兩地“通關”的期盼與呼聲便會出現,但多次都沒有下文,無奈的異地情侶只能隔著深圳河無言相望,比劃手勢互道安好。
至新冠病毒變異為致病率大幅減弱的奧密克戎病毒株,科學家竭盡全力研發的新冠疫苗廣泛應用,人們對新冠病毒的認知大幅提升,疫情擴散恐懼漸消,兩地“通關”終見曙光。
客觀條件成熟之際,內地公布優化防疫“新十條”,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首次赴京述職回港后,帶回中央同意今年1月中旬前“通關”的大禮,這意味著眾多分隔兩地的家庭能夠在兔年新春團聚。
兩地相關單位緊鑼密鼓部署的首階段“通關”方案穩妥有序,配額數量超出外界預期,7個開放的海陸空口岸每日雙向過關人數可達12萬人,以周計,理論上已可有84萬人次的兩地居民實現免檢疫往來。
設有配額,過關人數雖遠不及疫前高峰期,但相信初期仍可滿足探親、商務等需求,同時兩地居民返回本地不設限的安排亦是便民之舉。待摸清、走順“通關”流程,及時補充人手等工作完成后,兩地相關單位宜盡早擴大“通關”流量,進一步回應民眾所需。
根據香港特區政府公布的數據,截至1月7日下午6時,已有超過41萬人通過網上預約由香港出境前往內地。短短兩日,港人預約如此踴躍,足見回內地需求之殷。
如今,“通關”既成,入境檢疫便已成“過去式”。
“通關”通的是人心。縱然在互聯網時代,人們有多種途徑聯絡感情,但隔著屏幕的虛擬溝通,終究無法比擬面對面的親密互動。所以“通關”首日,我們見到重逢的親友在福田口岸喜極相擁。
“通關”通的是經濟。這場世紀疫情對全球經濟帶來的沖擊無需贅言,作為外向型經濟體的香港首當其沖。“通關”將重新喚起香港旅游、零售、酒店等行業的生機,亦會提振全球投資者對香港連接內地和國際這個核心優勢的信心。
“通關”通的更是兩地融合發展的嶄新未來。近年香港所遇到的挑戰重重,但在中央大力支持下均順利挺過。如今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已無人流、物流阻隔,香港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全新未來勢必加速到來。
疫下經濟民生多艱,望兩地“通關”掃盡過往陰霾。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
熱點
- 作為新型零售業態之一 即時零售近年來正成為撬動消費增長不可忽視的新動能
- 更具有沉浸性和體驗性 農業旅游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農家樂
- 脫發年輕化帶來了市場擴增 各大廠商通過不同形式入局期望分得一杯羹
- 上半年投訴數量呈上升趨勢 預制菜是花高價吃料理包嗎?
- 在國民支出中占比將達46% 服務型消費快速地迭代發展持續煥發生命力
- 成了資本眼中的“好生意” 不少知名企業都在積極跨界布局咖啡賽道
- 新增超千家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國慶期間預制菜整體銷量較去年大為增加
- 值得借鑒和共享 上海、重慶出境游業務有助于國內旅游業進一步走向世界
- 假日經濟按捺不住的“火” 今年“十一”消費有了新特色和新亮點
- 前八月虧數千萬九月扭虧為盈 車市的“金九銀十”要來了嗎?
頭條
- 新春走基層丨-20℃衣服被打濕又凍硬 這群“火焰藍”守護著百姓平安年-當前熱訊
- 環球快報:暖心!孕婦鞋帶散開沒法彎腰 乘務員蹲下幫忙系鞋帶
- 環球微速訊:2023,中國宇航發射首秀成功!長七A送實踐二十三號衛星飛天
- 春節臨近 中國各地年味漸濃消費旺_全球報道
- 2022年12月中旬,北京迎來新冠病毒感染高峰,快遞小哥、外賣騎手堅守一線,保障城市運轉——寒冬里的溫暖配送
- 每日精選:東北乘務員小姐姐魔性說春運
- 制定配套旅游方案,期待提振相關行業,多國準備接待中國旅客
- 專訪:中國調整防疫政策將更加有效應對疫情挑戰——訪巴基斯坦公共衛生專家比拉勒·艾哈邁德_最新
- 【全球聚看點】中國旅游業復蘇勢頭明顯(專家解讀)
- 德媒:對德國經濟來說,沒有中國可不行_全球今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