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一個有意思的展覽在廣西圖書館舉行。主辦方特意請來國內知名的繪本畫家,將廣西清代壯族文人創作的《廖江竹枝詞》繪成長畫卷,以便人們從中體味廣西詩詞文化的美好,了解廣西獨特的氣候節令、民族風情、風俗習慣、生產生活方式和物產資源等。
市民在欣賞展覽。
竹枝詞原是民歌,源自民間,是一種既有漢詩韻律,又帶有民歌風味的詩詞體裁,重在詠吟風土人情。清代是廣西地域文化發展史上的一個高峰,壯族文人尤喜借用竹枝詞這種既有漢詩韻律,又帶有民歌風味的體裁描寫風土,“臨桂詞派”“杉湖七子”和“嶺西十三家”在當時中國文壇上占有一定地位。其中,描寫壯族歌圩最詳盡、最到位的要數清朝末年武緣(今武鳴)壯族文人韋豐華的《廖江竹枝詞》。
展覽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幅寬1米、長10米的長畫卷。
“春風釀暖雨初過,青滿平疇綠滿坡。”記者在展覽現場看到,主辦方將《廖江竹枝詞》拆成了17闕,以文圖并茂的形式向觀眾展示。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幅寬1米、長10米的長畫卷。廖江是流經廣西境內武鳴區馬頭鎮的一條小河,河流兩岸有不少歌圩點,常年有人聚在一起唱歌,是清代武鳴歌圩一個有名的地方。畫卷以詩詞的內容為主要畫面,場景在江邊徐徐展開,詞句中的不少細節,包括一些人物的服飾、山水花草等,都在畫上有所體現。
主辦方表示,竹枝詞作為一種蘊藏著各地區各民族禮節習俗的珍貴文獻,是先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他們希望通過此次展覽,讓觀眾感受壯鄉人民對這片土地的熱愛,以及壯鄉大地煥發出來的勃勃生機。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