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從自治區衛生健康委了解到,自治區衛生健康委、自治區中醫藥局聯合出臺《廣西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按照規劃,到2022年底,全區80%以上的綜合性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和基層醫療機構將成為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在預約掛號、就診流程、院內環境設施等多方面保障老年人權益,維護老年人尊嚴。
▲老年病科醫務人員在為老年人的身體狀況進行綜合評估(資料圖)。
廣西1996年已進入老齡化社會
自治區衛生健康委的數據顯示,廣西于1996年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是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較早的省區之一。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底,廣西常住人口數為5012.68萬人,其中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為836.38萬人,占比為16.69%,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為611.41萬人,占比為12.2%。
老年人多了,社會環境也應該做出相應的變化,尤其是與之密切相關的醫療機構。網上預約掛號、掃碼自助辦理入院……雖然互聯網技術讓看病更加便利,但對于老年人來說,這些便利可能是另一種困境。
《實施方案》提出,全區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建設以為老年人提供醫療服務的醫療機構為主要對象,具體包括:綜合性醫院、中醫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鼓勵其他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和醫養結合機構積極參與。
為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上門診療、遠程醫療
建設內容主要包括老年友善相關的文化、管理、服務、環境等四個方面,推進各醫療機構落實老年人醫療服務優待政策,優化老年人就醫流程,提供老年友善服務,解決老年人在就醫時遇到智能技術方面的困難,切實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
比如在服務方面,醫療機構要提供多渠道掛號服務。完善電話、網絡、現場預約等多種掛號方式,暢通老年人預約掛號渠道。根據老年人患病特點和就醫實際情況,提供一定比例的現場號源;醫聯體牽頭醫院向醫聯體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預留一定比例的預約號源,方便老年人通過社區預約轉診就醫。
▲一些醫療機構專門開辟了老年人掛號綠色通道(資料圖)。
建立老年人就醫綠色通道。掛號、收費等設有人工服務窗口及現金收費窗口,智能設備配有人工值守。常態化疫情防控期間,機構入口可通過增設老年患者“無健康碼”通道、配備人員幫助查詢健康碼等方式,協助沒有智能手機或無法提供健康碼的老年人通過手工登記,提供就醫方便。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則可以通過簽約、巡診等多種方式,為確有需要的老年人開展上門診療、康復、照護等個性化服務,并與上級醫療機構開通遠程會診,為老年人提供遠程醫療服務。
從環境細節體現尊老護老
環境對老年人是否友善,往往體現在一些細節上。市民謝女士對此深有體會,去年,她帶著父親前往南寧市某三甲醫院就診。父親病重難以行走,醫院門診確實有輪椅提供,不過是引入第三方的共享租賃輪椅,租用一個輪椅需要手機掃碼、獲取驗證碼等操作,歸還時還必須把輪椅折疊成規定的大小,精準卡入相應的卡槽中才行,“我一個中年人操作都挺費勁,對老年人來說就真是不友善了。”
▲打造老年友善醫療環境,一些醫院已經積極行動起來(資料圖)。
因此,《實施方案》提出,門急診、住院病區不僅要配備輔助移動設備(如輪椅、平車等),還應該方便取用。此外,主出入口處有方便老年人上下車的臨時停車區和安全標識;所有出入口、門、臺階、坡道、轉彎處、輪椅坡道及信息標識系統等的設置均應當符合《無障礙設計規范》國家標準;地面防滑、無反光,設置有無障礙衛生間,門寬應當適宜輪椅進出等。
關鍵詞: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