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南寧1月27日訊(記者 宋瑤 陳玨卉)1月27日,記者從廣西國家開放平臺開放建設成效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2021年以來,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等國家開放平臺在產業、稅收、高新技術以及綠色發展等方面取得積極成效,引領帶動全區穩外貿穩外資工作取得新突破。
據了解,廣西現有國家開放平臺17個,包括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南寧經濟技術開發區、廣西—東盟經濟技術開發區、欽州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等11個經濟技術開發區以及東興邊境經濟合作區、憑祥邊境經濟合作區等5個邊境經濟合作區。2021年,我區開放平臺在產業、稅收、高新技術以及綠色發展等方面取得積極成效。在開放平臺的引領帶動下,全區穩外貿穩外資工作取得新突破,外貿增長22.2%,實現“兩個高于”;外資進資16.52億美元,同比增長25.4%。廣西自貿試驗區、11個經開區外貿的進出口和實際使用外資占全區份額達到三分之一和二分之一,成為我區對外開放的重要支撐和強大引擎。
廣西國家開放平臺開放建設成效新聞發布會在中國—東盟經貿中心召開。記者 宋瑤 攝
自貿試驗區開放型經濟全面提質
2021年,廣西自貿試驗區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外向型產業為重點,狠抓精準招商和營商環境優化,全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面向東盟的跨境產業鏈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水平不斷提升。截至目前,國家《總體方案》賦予的120項改革試點任務總體實施率達95%,余下5%(因疫情和國家部署并涉及國家事權)將在今年一季度全面實施。中馬欽州產業園區5項金融創新試點全部落地,業務量超110億元,創新改革試點列為“中國改革2021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跨境人民幣雙向流動便利化政策獲批推廣到自貿試驗區全域,并在南寧片區落地實施。
廣西自貿試驗區聚焦面向東盟、服務陸海新通道、沿邊開放三大特色,深入開展差異化探索,形成兩批共84項自治區級制度創新成果并在全區復制推廣,其中“邊境地區跨境人民幣使用改革創新”入選國家自貿試驗區第四批“最佳實踐案例”。
據統計,廣西自貿試驗區全年新入駐企業3.9萬家,自掛牌以來,累計新入駐企業超5.6萬家,是成立前的15倍;全年實際使用外資7.38億美元,進出口總額約2000.6億元。廣西自貿試驗區以不到全區0.05%的土地面積實現了全區實際利用外資的44.7%和全區進出口總額的33.6%。
經開區等開放型園區開放帶動能力不斷增強
廣西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邊境經濟合作區等開放型園區高速高質發展,園區經濟實力、區域開放帶動能力不斷增強。
2021年出臺的《關于加快推進廣西經濟技術開發區改革提升行動方案》從提升外向型經濟、推動產業集聚發展、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深化“放管服”改革、集中資源要素、強化考核激勵等六大方面提出20項“真金白銀”支持措施。強大的政策支撐將形成經開區創新提升和邊合區建設發展新的推動力。
2021年,全區11家經濟技術開發區以占全區0.53%的土地預計實現5881億元的規上工業總產值,集聚了1756家“四上”企業。全區5個邊境經濟合作區預計實現工業總產值135億元,同比增長38.9%,入駐企業共415家,其中規上企業89家。東興、憑祥邊境經濟合作區已形成“一區多園”發展新格局,聚集發展了農產品加工、紅木加工、電子信息加工等一批沿邊特色優勢產業。
據統計,全區11家經濟技術開發區全年實際利用外資5.1億美元,占全區的31.5%;外貿進出口額1027.6億元,占全區的17.3%。5家邊境經濟合作區全年外貿進出口額預計實現885.7億元,占全區的14.9%。
自治區商務廳副廳長刁衛宏表示,2022年,我區將繼續發揮自貿試驗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國家開放平臺穩外資主陣地作用,強化園區在金融、產業鏈等的支撐和服務能力,謀劃和落地重大外資項目,形成外資項目集聚的平臺,推動形成對外開放的強大合力,更好服務全區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大局。
自貿試驗區建設方面,力爭自貿試驗區實際使用外資、進出口貿易總額兩項指標均占全區40%以上;全面實施120項改革試點任務,謀劃好試驗區深化改革工作事項,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和瞄準開放型產業集聚發展,加大壓力測試,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配置,形成一批具有廣西特色可復制可推廣創新成果;聚焦重大項目加速開放型經濟發展,加快推進中國—東盟大宗商品交易平臺、中國—東盟經貿中心等標志性工程建設,加快打造中國—東盟跨境產業鏈集群、中國—東盟信息港等重大項目建設;欽州港片區重點推進中石油廣西石化煉化一體化轉型升級項目以及華誼、恒逸高端化工項目,深入推進中馬“兩國雙園”合作升級;崇左片區大力發展邊境特色產品深加工、專業倉儲物流產業,重點推進三諾跨境電子深加工產業示范園建設;優化政務服務環境,落實“負面清單”式放權,探索營商環境指標體系建設,全面落實自貿試驗區“證照分離”“一業一證”改革,提升政務服務信息化水平。
開放型園區建設方面,將推動開放型園區升級發展,以“兩國多園”“多國多園”模式謀劃升級中馬兩國兩園模式,推進園區加工貿易、跨境產業發展。搶抓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機遇,主動融入沿線經濟帶建設,形成產業合作節點;持續推動外資擴量提質,建立自治區外商投資重點項目庫,建設廣西國際投資“單一窗口”,落實好《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以新領域開放,帶動外資項目落地,圍繞西部陸海新通道、新能源和服務業等拓展外資投資領域,推動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為當地外資企業集聚區和對外貿易重要基地,突出邊境經濟合作區輻射帶動沿邊開放作用,提升園區外向型經濟規模;優政策促集成,推動優質資源要素集聚,支持有條件的經濟技術開發區按照“一區多園”的發展模式整合提升,依托園區主導產業,聚焦大項目引進,推動園區“延鏈、補鏈、強鏈”,開展邊境合作區“一園一策”活動,依托邊境經濟合作區“小組團”滾動開發,推動邊境地區互市落地深加工產業發展;搭建開放型園區全流程管理服務體系,強化對園區的數據分析、經營監測、招商服務等,致力于為園區搭建精準服務平臺,提升服務效能,助力園區高質量發展。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