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立夏”節氣即將到來,氣溫、水溫將逐步升高,水產養殖普遍進入生產旺季。春夏交替,天氣多變,養殖動物應激源增加導致免疫力下降,且隨著水溫回升,養殖水體中各種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疾病極易發生。根據近年同期廣西水產養殖病情測報數據和今年天氣情況,廣西特色淡水魚創新團隊對5月淡水魚易發疾病進行了預測,供參考。
一、病情預測
5月份淡水魚養殖常見多發疾病主要有:細菌性敗血癥、草魚出血病、大口黑鱸虹彩病毒病、錦鯉皰疹病毒病、鰻鱺皰疹病毒病、鰻鱺圓環病毒病、爛鰓病、赤皮病、腸炎病、指環蟲病、車輪蟲病、小瓜蟲病等。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淡水魚細菌性敗血癥:病原主要為嗜水氣單胞菌和維氏氣單胞菌,危害草魚、鯽魚、鰱、鳙等多種淡水魚類,水溫在9℃~36℃均流行,具有病程急、死亡率高等特點,該病可通過病魚以及病菌污染的餌料、用具、水源等途徑傳播,鳥類捕食病魚也可造成疾病在不同養殖池間傳播。各淡水養魚地區均需重點防控。
2.草魚出血病:病原為草魚呼腸孤病毒(GCRV),主要危害草魚及青魚,發病水溫為20℃~30℃;患病魚出現鰓蓋或鰭條基部出血,解剖查驗發現肌肉點狀或塊狀出血、腸壁充血、肝脾充血等癥狀。各草魚養殖特別是當年魚種養殖地區需重點防控。
3.大口黑鱸虹彩病毒病:病原為大口黑鱸蛙虹彩病毒(LMBV),主要危害大口黑鱸,該病一般在夏季暴發,30℃的水溫是病毒和人工感染實驗的理想溫度。感染的鱸魚一般浮于水面,大多沒有肉眼可見的典型癥狀,剖檢可見魚鰾膨大,布滿紅色氣腺,有時魚鰾中有黃色或褐色蠟樣分泌物。各大口黑鱸養殖地區需重點防控,加強苗種檢疫。
4.錦鯉皰疹病毒病:病原為錦鯉皰疹病毒(KHV),主要危害鯉、錦鯉及其變種,發病水溫為18℃~28℃。病魚停止游泳,皮膚上出現蒼白的塊斑與水泡,鰓出血并產生大量黏液或組織壞死,鱗片有血絲,魚眼凹陷。患病魚在1日~2日內就會死亡。鯉魚、錦鯉養殖地區應重點予以關注并做好預防。
5.鰻鱺皰疹病毒病:病原為鰻鱺皰疹病毒(AHV),可感染日本鰻、歐洲鰻等,多在4-8月份高溫期(24-32℃)出現,主要危害鰻鱺的黑仔和幼鰻(規格10-50g/尾的鰻種),成鰻發病較少;發病魚“嗜睡”、攝食差,體色發白,頭部水腫、發紅,體表黏液增多、脫落,嚴重時表皮潰爛、“穿孔”,鰓絲嚴重(充)出血、爛鰓,肝臟腫大、淤血發紅,腸道發炎,膽囊、腎臟腫大等,傳染性強、死亡率高。鰻鱺養殖地區應重點予以關注并做好預防。
6.鰻鱺圓環病毒病:病原為鰻鱺圓環病毒(EeCV),可感染美洲鰻、歐洲鰻、日本鰻等,流行特點和臨床癥狀與鰻鱺皰疹病毒感染相似,常混合感染,主要表現為頭部發紅、下頜有點狀出血、鰓部潰爛、魚體腹部出血點,剖檢可見肝臟充血、脾臟發黑腫大等。
7.柱狀黃桿菌病:俗稱“爛鰓病”,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魚病,傳播快,病程長,一經發病便難控制其蔓延。該病在水溫15℃以上易發生和流行。危害品種主要有草魚、青魚、鳊魚、白鰱,應引起各淡水魚類養殖地區的重視。
8.赤皮病:病原為熒光假單胞菌,主要危害草魚、青魚、鯉、團頭魴等多種淡水魚類,一年四季都有流行,特別是當捕撈、運輸、放養使魚體受到機械性損傷或體表被寄生蟲寄生而受損時,病原菌更易侵入引起發病,應引起各淡水魚類養殖地區的重視。
9.細菌性腸炎病:病原為腸型點狀氣單胞菌、豚鼠氣單胞菌、嗜水氣單胞菌等革蘭氏陰性短桿菌,主要危害草魚、青魚、鯉魚等多種淡水魚,水溫25℃~30℃為流行高峰,常與細菌性爛鰓病、赤皮病等并發。各淡水魚類養殖地區應重點防控。
10.指環蟲病:由指環蟲寄生引起,主要危害鰱、鳙、草魚等,水溫20℃~25℃時易發病,主要靠蟲卵和幼蟲傳播,是養殖魚類苗種階段的常見疾病之一。大量寄生時病魚鰓蓋難以閉合,鰓出血,鰓絲黏液增多、腫脹呈花鰓狀,全部或部分蒼白色。
11.車輪蟲病:主要危害魚苗和魚種,適宜水溫20~28℃;養殖水體有機質高、水質較差時易多發,連續陰雨天也容易暴發此病。
12.小瓜蟲病:病原為多子小瓜蟲,主要危害各種淡水魚的苗種和觀賞魚,繁殖適溫為15℃~25℃,寄生處形成小白點。各淡水養魚地區均需重點防控。
二、預防措施
1.投放健康苗種。選購苗種時,須經水產苗種產地檢疫合格(或經有資質的實驗室檢測合格);或從已經列入國家、省級水生動物疫病監測計劃,且連續兩年監測結果為陰性的苗種場購進苗種。在投放苗種前,注意對苗種進行消毒,以防帶入病原;還要嚴格控制苗種的放養密度。
2.加強水質管理。注意改良養殖水體水質和底質,為水生生物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養殖期間,視天氣、水溫、攝食情況,每天適時開啟增氧機,提高水體的溶解氧濃度。加強養殖水體狀況監測,每天檢測溶解氧、氨氮、亞硝氮、pH等水質指標,減少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生。
3.加強飼養管理。結合養殖場往年或本區域疾病的流行特點和流行趨勢事先選擇藥物進行預防,做好水體的消毒工作。杜絕不合理的藥物使用現象,養殖生產操作過程中,謹慎操作,避免魚體受傷。
4.關注天氣變化。各地要密切關注暴雨等突發性天氣變化,及時加固養殖設施。暴雨期間謹防池塘、網箱等水體缺氧。密切關注養殖動物的應激反應,采取投喂維生素C等措施增強免疫力。通過增加養殖池水深,提高溶解氧濃度、調控水質等措施避免水溫、水質出現劇烈變化。
5.及時報告疫情。在生產過程中,一旦發現養殖品種出現大規模發病或大量死亡現象,要及時向當地水產技術推廣部門(水生動物疫病防控機構)報告,由專業技術人員進行診治,明確具體致病源后選擇對癥藥物進行針對性治療,并采取相應措施防止病情擴散。
關鍵詞: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
熱點
- 今日看點:科技部部長王志剛會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
- 世界最資訊丨挑動中美對抗沖突是危險歧途
- 10月12日是什么星座的男生(10月12日是什么星座)
- 世界通訊!北郭特大橋完成首個海中承臺澆筑
- 鋼鐵門神,讓人嘆息的墻!昔日藍軍和捷克國家隊的門... 環球報道
- 焦點觀察:國星光電(002449.SZ):Mini LED市場環境有所好轉,正配合國內外多家頭部品牌廠商開發Mini LED產品
- 平凡中找尋非凡!帶著宏碁非凡Go 14百公里徒步麥理浩徑_世界熱消息
- 天天熱門:moto razr 2022把“折疊”玩出花了,這四種用法你一定要會!
- 腌辣椒的做法配方圖解_腌辣椒的做法及配方|天天聚看點
- 烏方稱“沒有參與”對克宮的襲擊具體是什么情況-快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