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2022年,面對深刻變化的國內外形勢和不確定因素增多的局面,以什么樣的舉措頂住下行壓力、實現良好開局,用什么樣的政策穩住市場預期、提振發展信心,成為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從目前的形勢看,雖然2021年我國經濟增速達到8.1%,超額完成“6%以上”的預期增長目標,但增速逐季下滑的態勢令人擔憂。當前,我國經濟面臨的壓力之大、挑戰之多毋庸贅言:局部散發疫情直接影響消費增長、投資增長受到一些制約、外貿進出口面臨較大不確定性、中小微企業經營困難增多等。這從2021年12月份通脹和信貸數據變化中可見一斑。整體需求表現疲弱對一季度乃至上半年經濟平穩運行將構成巨大挑戰。
近期,國務院圍繞“三駕馬車”出臺一系列政策組合拳,以助力經濟平穩運行、提質增效。比如1月10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加快推進“十四五”規劃《綱要》確定的102項重大工程項目和專項規劃重點項目實施,1月1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延續實施部分到期的減稅降費政策。此外,國家發改委表示,要抓緊出臺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的一系列政策舉措,適當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央行則指出,貨幣政策將充足發力、精準發力、靠前發力。各地也將穩增長重點瞄準擴大投資、促進消費、科技創新三大領域。從這些動作和表態來看,中央政府現在加強了穩增長、擴內需的政策,這也印證了決策層所說的加強政策儲備的原則。
需要指出的是,今年的貨幣政策更加注重“定向調控”,以改善供給和需求。央行1月17日開展70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和1000億元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均下降10個基點。這是自2020年4月之后首次下調政策利率,使得2022年“穩增長”意味漸濃。而且,與2021年12月降準時隔僅一個月,央行就再次降低政策利率,意味著1月份LPR利率還會繼續調整。從某種意義上說,央行此舉因應了中央工作會議“穩字當頭”的政策基調,有利于改善消費和投資需求。
總之,中國面臨的下行壓力與中國經濟結構變化有關,需及時采取應對措施。一方面需要加大寬松政策,在區間調控基礎上加大定向調控力度,刺激國內市場;另一方面,加大改革開放力度,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穩定產業鏈供應鏈。通過長短期政策相互配合、同時發力,中國經濟能夠在爬坡過坎中走向春天,實現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周子勛)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