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8日電 每年6月,江蘇省江陰市都有一項簡樸而莊重的儀式。隨著一聲汽笛的響起,來到長江港口邊的志愿者們打開一個個塑料袋,輕輕向下傾倒,一條條魚兒躍入滾滾長江。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長江江陰段,是一段水草豐茂的黃金水道,尤以盛產“長江三鮮”聞名:刀魚鮮,鰣魚肥,河豚美。土生土長的江陰人鄭金良祖祖輩輩生活在此,在拯救長江珍稀動物的征途上,他已堅持了20多個年頭。
“三鮮”難覓,用心護江魚
“賣魚嘍————”漁民們肩挑魚蝦沿村吆喝叫賣鰣魚、刀魚、江蝦、小雜魚,小伙伴們赤著足摸蜆子、放黃鱔、捉螃蟹……1952年,鄭金良就出生于江蘇江陰的這樣一個小村莊。
從空中俯瞰江陰,它的地形就像一條肥嘟嘟的河豚,河豚頭東尾西,游往東面的大海。
河豚是鄭金良年少時熟悉的味道。他回憶,上世紀七十年代的“三鮮”都不貴:“最貴的是鰣魚,每斤8毛多。刀魚便宜些,每斤3毛多。最不值錢的就是河豚,每斤1毛多”。
但伴隨無節制的濫捕和污染,“三鮮”竟日漸成了難覓的稀罕貨。上世紀80年代末,長江鰣魚價格率先上漲,更是在2000年前后絕跡長江;長江刀魚因屢創天價頻受關注,曾經最不值錢的野生河豚也躋身高檔貨。
靠水吃水的鄭金良在長江邊討生活,開過飯店、辦過公司,長江給了他一家慷慨的奉獻。鰣魚的消失讓鄭金良深受震撼,“盡己所能保護長江生態、拯救長江魚類、繁育長江三鮮,誓不讓它們滅絕。”2000年,鄭金良開始專攻河豚和刀魚的人工養殖。
空中俯瞰,長江江陰段“百舸爭流”。 張憲 攝
從2004年起,每年春夏之交,鄭金良就會溯江而上“追魚”,從長江口追蹤到安慶一帶跋涉兩個多月,風吹日曬、忍饑挨餓都是常事。最終,他花了整整四年時間,采捕到了符合繁殖條件的雌性和雄性刀魚。
“刀魚是我見過的最難對付的一種魚。”長江刀魚的繁育與養殖是世界級難題,不服輸的鄭金良創造性地發明了“灌江納苗養殖法”,投入百萬元修渠建池,把長江水直接引入養殖池。
2007年5月,鄭金良成功養殖出了兩萬多尾刀魚苗,一時間在水產界引起轟動,長江刀魚不能人工養殖的神話被打破,鄭金良也被稱為拯救“長江三鮮”第一人。
河豚的保護也并非易事。彼時野生河豚已難覓蹤跡,鄭金良駕車上千公里,最終以4.5萬的價格購得了一組河豚種魚。這價格在當時的江陰,可以購買一間幾十平方米的商品房。
終于在2002年,經過重重困難后,鄭金良從自己的“籽一代”河豚中挑選出一些性腺發育優異的種子選手,繁殖出了數十萬尾健康的河豚魚苗。
以漁養魚,“老友”回故里
繁殖的成功僅僅只是開始。
“搞人工養殖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放流,就是為了讓這些魚能夠重新出現在長江里?!薄耙詽O養魚”是鄭金良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也是他養魚之路的初衷。
2002年6月的一天,在江陰長江利港段的一艘小船上,鄭金良和漁業專家及漁政人員,帶著自2000年以來自主繁育的40萬尾長江河豚苗以及300尾半斤重左右的河豚成魚去放流。
這些年來,價值近千萬元河豚等珍稀魚類被一次次放入奔涌的長江中。在旁人眼里,鄭金良是在往長江里倒“真金白銀”,但他一直不承認花了很多錢,只說靠的是技術和低成本,只是將本就屬于長江的魚兒送回母親河。
河豚繁殖是一件效率很低的事。鄭金良解釋,野生狀況下,足夠大的種群是河豚繁衍的先決條件。與曾經長江里數以億計的河豚魚苗相比,每年放流的幾百萬尾魚苗像是杯水車薪,但卻也不能不做。
想要更大的力量,就需要更多的人參與進來。
每一年的放流活動儀式上,鄭金良都會呼吁大家保護長江生態,增殖放流。2008年,當選為江蘇省人大代表的鄭金良陸續提交了“保護長江資源,讓長江三鮮重返長江”“長江流域禁捕迫在眉睫”等議案。
2020年,長江海門段監測到了野生河豚魚苗。這幾尾小小的、尾巴上帶點淡黃色的、“具有野生特征”的河豚魚苗的出現意義重大——長江大保護和十年禁漁的大背景下,野生河豚等長江珍稀魚類回來了。
野生河豚魚苗發現后不久,鄭金良再次從他培育出的60萬尾河豚魚苗中拿出40萬尾,向長江放流。在他的推動下,參加長江增殖放流的單位與個人越來越多,江陰市也將每年6月12日定為“長江放流日”。
圖為俯瞰江陰城市面貌。 江宣 攝
長江保護,代代永相傳
2002年首次放流時,鄭金良的身邊就帶著一個六、七歲的小姑娘,她是鄭金良疼愛的小孫女鄭冰清。此后每年放流,鄭冰清沒有一次缺席,當初的垂髫孩童,也已出落成伶俐美好的青春少女。
受到爺爺的影響,鄭冰清立志要和爺爺一樣成為“長江精靈”的守護者,她的夢想就是當好一位新時代漁民,養好長江珍稀魚類。研究生畢業后,鄭冰清回到了江陰,把科學研究學到的東西運用到養殖實踐當中。
在鄭冰清的養殖基地,養殖了河豚、鰣魚、刀魚等魚類,養殖環節實現90%的自動化,更是有無人機、無人船和自動投餌設備,來提高飼料的利用率,大幅度提高效率。
在鄭冰清的實驗室里,用人工授精來實現河豚的大規模繁育。一條魚可以培育出3萬以上的受精卵,成活率可以保持在80%左右。
他們培育出的河豚魚中,80%以上回哺長江,還有一部分供給市民的餐桌,讓江陰人留住對珍饈的美好記憶。
血管里奔騰著長江血液的守江人,世世代代守護著這片萬里江水。(完)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
熱點
- 作為新型零售業態之一 即時零售近年來正成為撬動消費增長不可忽視的新動能
- 更具有沉浸性和體驗性 農業旅游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農家樂
- 脫發年輕化帶來了市場擴增 各大廠商通過不同形式入局期望分得一杯羹
- 上半年投訴數量呈上升趨勢 預制菜是花高價吃料理包嗎?
- 在國民支出中占比將達46% 服務型消費快速地迭代發展持續煥發生命力
- 成了資本眼中的“好生意” 不少知名企業都在積極跨界布局咖啡賽道
- 新增超千家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國慶期間預制菜整體銷量較去年大為增加
- 值得借鑒和共享 上海、重慶出境游業務有助于國內旅游業進一步走向世界
- 假日經濟按捺不住的“火” 今年“十一”消費有了新特色和新亮點
- 前八月虧數千萬九月扭虧為盈 車市的“金九銀十”要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