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務,最高法再次點題新業態知識產權保護。10月19日,黨的二十大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招待會,在回答關于“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問題時,中國最高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長、一級大法官賀榮表示,將推動健全大數據、人工智能、基因技術等領域知識產權的保護規則。她同時強調,要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司法,加強行政執法和司法機制銜接,依法規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
健全知識產權保護制度
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會上賀榮介紹了十年間中國法院堅持嚴格依法保護知識產權的相關情況,據介紹,目前,知識產權審判范圍已經涵蓋專利、商標、著作權、商業秘密、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植物新品種、地理標志等權利保護以及不正當競爭、壟斷行為規制等相關案件,糾紛類型越來越多樣。
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以來,中國各級法院審結一審知識產權案件273.8萬件,年均增長24.5%。賀榮提到,官方出臺涉及植物新品種權、商業秘密保護、懲罰性賠償等司法解釋,依法保護發明創造和創新主體合法權益,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嚴厲打擊假冒偽劣、套牌侵權等違法犯罪,促進種業自主創新。
北京市知識產權庫專家董新蕊對 記者分析稱,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支撐,是中國特色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重要基礎,是我國產業創新升級轉型的強力引擎,是我國企業創新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從產業角度看,董新蕊稱,產業中的高價值專利是指具有較強前瞻性、能夠引領產業發展、有較高市場價值的基礎專利和核心專利,只有將高價值專利技術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通過專利信息分析進行產業“導航”,通過高價值專利進行產業“護航”,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專利在產業創新 “揚帆出海”中的作用。
面向未來,賀榮提到,下一步將繼續加大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力度,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有力司法服務,推動健全大數據、人工智能、基因技術等領域知識產權的保護規則。
伴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的成熟,數字經濟正在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近年來,中國數字經濟也呈現出了蓬勃發展的趨勢?!吨袊ヂ摼W發展報告2021》指出,2020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9.2萬億元,占GDP比重達38.6%,保持9.7%的高位增長速度。
中國科學院大學知識產權學院教授馬一德曾指出,數字經濟往往具有規模經濟、范圍經濟的特點,往往企業需要付出較高的沉沒成本才能在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但其創新成果一般都是無形財產,競爭者對其創新成果竊取、模仿、復制的成本很低,投資者很難回收成本和進行收益。如果缺乏產權保護,企業將會失去創新投資積極性,致使市場失靈,因此,發展數字經濟必須不斷加強和完善知識產權保護。
去年以來,多部涉及新業態知識產權保護的政策文件陸續出臺。去年11月,國務院印發《“十四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對未來五年的知識產權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彼時,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提到,如果想讓數字經濟行穩致遠,就必須解決好數據作為新生產要素的產權問題,只有這樣才能讓數據合理流動起來,充分利用起來,高效保護起來,這就需要很好的制度設計。
“健全新領域新業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不僅是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內在要求,也是我國知識產權制度進一步創新發展的重要機遇。”在接受 記者采訪時,浙江曉德律師事務所首席律師陳文明如此說道。
陳文明進一步解釋稱,“在新業態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我們仍有急需解決的問題,首先,需要豐富知識產權的權利類型、拓展權利客體范疇,進一步激發相關新領域新業態的發展活力;其次,完善大數據、云計算等人工智能相關技術的知識產權保護規則,激勵人工智能領域研發,促進人工智能持續健康發展”。
在他看來,未來的保護重點將著眼于知識產權作為創新驅動發展的“剛需”,針對大數據、人工智能、基因技術、區塊鏈等新技術、新領域、新業態發展的需求,解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實踐問題,完善知識產權制度設計,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法治化水平,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
依法審理二選一、大數據殺熟
知識產權保護之外,壟斷、二選一、大數據殺熟等也是近年來的熱詞。在會上,賀榮提到,法院依法審理電商平臺“二選一”“大數據殺熟”等案件,不斷加強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和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保護,促進數字經濟、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
對于未來,賀榮也提到,將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司法,加強行政執法和司法機制銜接,依法規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
近年來,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被反復提及,此次二十大報告也對此作出了再次的強調。報告指出,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破除地方保護和行政性壟斷,依法規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
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劉旭認為,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依法規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說明中央在強化反壟斷的同時,重視反壟斷執法的法治化、規范化。
10月15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新聞發言人孫業禮在談到限制資本無序擴張時也表示,我們黨在充分肯定資本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積極作用的同時,提出要正確認識和把握資本的特性和行為規律,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為資本設置好“紅綠燈”。
“我理解,設置‘紅綠燈’,不是不要資本,而是要更好維護市場經濟秩序,使資本在法律法規的制度框架下健康發展。”孫業禮說道。
此前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中國反壟斷執法年度報告(2021)》顯示,2021年全年,監管部門查處各類壟斷案件175件,同比增長61.5%,罰沒金額235.92億元?!秷蟾妗愤€指出,目前,平臺經濟領域“二選一”行為基本停止,市場競爭秩序明顯好轉,平臺內商家特別是中小經營者獲得更廣闊發展空間,進一步增強發展活力。
今年6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關于修改《反壟斷法》的決定。這也是2008年我國首部《反壟斷法》實施后的第一次大修。
根據修改后的《反壟斷法》,經營者不得利用數據和算法技術資本優勢以及平臺規則等從事本法禁止的壟斷行為?!斗磯艛喾ā愤€完善相關制度設計,如在保護市場公平競爭的同時鼓勵創新;明確經營者在依法競爭的同時合規經營;規定了壟斷協議的安全港規則;增加了對個人隱私和個人信息保護方面的有關規定。
不過陳文明也提到,當前,我國分別制定了《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不同的法度規定了不同的反壟斷執法的主管機構,但這種多頭的執法體制也容易導致法律的真空,減損執法的統一性和權威性。在他看來,要解決這些實際問題,還需要從長計議,從數據、發展、策略的角度更好地完善現有法律。(陶鳳 楊月涵)
關鍵詞: 相關案件糾紛類型越來越多樣 最高法再次點題新業態知識產權保護 企業或將失去創新投資積極性 發展數字經濟必須不斷加強和完善知識產權保護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
熱點
- 脫發年輕化帶來了市場擴增 各大廠商通過不同形式入局期望分得一杯羹
- 上半年投訴數量呈上升趨勢 預制菜是花高價吃料理包嗎?
- 在國民支出中占比將達46% 服務型消費快速地迭代發展持續煥發生命力
- 成了資本眼中的“好生意” 不少知名企業都在積極跨界布局咖啡賽道
- 新增超千家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國慶期間預制菜整體銷量較去年大為增加
- 值得借鑒和共享 上海、重慶出境游業務有助于國內旅游業進一步走向世界
- 假日經濟按捺不住的“火” 今年“十一”消費有了新特色和新亮點
- 前八月虧數千萬九月扭虧為盈 車市的“金九銀十”要來了嗎?
- 國慶假期“冷門”旅游城市受歡迎 “宇宙的盡頭”登上熱榜
- 《羊了個羊》爆紅后 小程序游戲背后的生意經:熱度快去得快
頭條
- 相關案件糾紛類型越來越多樣 最高法再次點題新業態知識產權保護
- 30多項改革復制推廣到全國 中關村科技創新的活力進一步被釋放
- 企業在變局中開新局 中國奏響了一曲昂揚的雙循環“進行曲”
- 東航新增國際航班數翻倍 國際航線業務也呈現出“回暖”的趨勢
- 我國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步伐不斷加快 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大幅提升
- 競爭力和普惠性明顯提升 前三季度六大行人民幣貸款增量創歷史同期新高
- 劃好“責任田”制定安全生產“責權清單” 筑牢安全生產防線切不可麻痹大意
- 連續五個月保持在榮枯線以上 倉儲行業整體保持平穩向好態勢
- 山岳類景區進入榜單 老年人出游已成為人們“十一”假期關注的話題
- 指數繼續回升 9月國內大宗商品市場穩中向好的趨勢進一步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