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在前兩年的村級換屆過程中,很多地方都有35歲以下的年輕人充實到村“兩委”班子。隨著年輕人的加入,給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帶來了新鮮血液,提升了鄉村治理能力。
然而筆者在部分村莊也了解到,在最近一兩年的工作中,很多年輕村干部工作成績沒有達到村民預期,也沒能融入村民當中,甚至個別干部常年不在村里,成為有名無實的“掛名”村干部。
近年來,各級組織部門之所以注重選拔年輕村干部,主要是因為他們學歷較高,思維活躍,有干事創業激情,能為鄉村發展和基層治理帶來新動力。
筆者認為,個別年輕村干部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可能有多方面原因。一方面是自身缺少基層工作經驗。雖然大多數年輕村干部出生在農村,但長期在外求學、務工、創業,對農村的真實狀況缺少切身體會,導致基層經驗不足,工作方法不對路,工作推進緩慢。
另一方面,當前農村干部待遇偏低,導致工作積極性不高。對年輕人來說,家庭支出往往比較大,如果自己在村里找不合適的產業項目,單靠任職的工資和補貼,是不能支持家庭支出的。因此,很多年輕村干部,迫于生活壓力,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外出務工或創業上。
針對這些情況,筆者認為,上級部門要加強對年輕村干部的培訓,提升他們做好基層工作的能力。還要鼓勵有威望、有經驗的老村干部,做好“傳幫帶”,讓年輕人盡快成長為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的骨干力量。另外,年輕村干部也要學會主動融入村莊,與村民打成一片,當好為村民辦事的“貼心人”,并且充分利用自己所長,善于創新,尋找適合本地發展的新模式和新機遇。
鄉村振興,產業是基礎。產業振興也是留住人才的關鍵。因此,相關部門可以加強指導,讓年輕村干部、青年黨員等群體成為產業發展的“領頭雁”,在這個過程中,既實現傳統產業升級,帶動產業鏈延伸,實現一二三產融合,同時,也能讓他們增加自身收入。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進程中,離不開年輕人的參與,特別是生于斯、長于斯的年輕村干部,也只有多方聯動,年輕村干部才能在農村廣闊舞臺上既“有位”更有為。
大眾報業·農村大眾評論員 李偉
關鍵詞: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