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天勛
開春以來,貴州興義市滿山的茶樹經歷一個冬天的沉寂后終于迎來了“唱主角”的時機,春茶采收高峰到來了。小小的茶葉不僅養活養富一方百姓,更見證了興義農民致富奔小康的過程。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黔西南是歷史上茶馬古道的重要驛站,自古以來就是生長茶樹的沃土,神秘夜郎國故地興義府更是全郡皆產苦茶。時至今日,興義市七舍鎮仍然是260余株四球古茶樹蓬勃生長的主要所在地之一,興義更被列為全省重點產茶市。截至目前,全市茶葉種植面積已達7.6萬畝,可采摘面積5.4萬畝,茶產業不僅是“康養勝地、人文興義”建設的一張重要名片,更成為了推動鄉村振興的強有力支柱。
作為扶農助小的金融“排頭兵”,近年來,興義農商銀行堅持立足區域優勢,優化信貸投向。通過信貸支持茶葉種植、茶青收購、茶葉加工等各個制茶環節,為市域茶產業的發展發揮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興義市七舍鎮糯泥村丁家灣子組的吳天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老茶農”,從事茶葉種植及加工已有10余年,目前種植長葉龍井、黃金葉等茶葉品種近50余畝,是當地有名的茶葉種植大戶。其種植規模從十幾年前的5畝,發展到現在的50余畝,年產春茶茶青上千斤,這其中處處可見農商銀行陪伴的身影。
隨著茶青產量的上升,吳天啟每年采茶收茶的流動資金需求急劇增加,現有流動資金顯得捉襟見肘?!昂迷谵r商銀行這個大靠山,解決了我的后顧之憂!”吳天啟感慨地說道。就在吳天啟為資金發難時,興義農商銀行及時伸出援手,為其發放了26萬元信用貸款。農商銀行信貸資金不僅“雪中送炭”解了吳天啟的燃眉之急,更“錦上添花”幫助其擴大了種植規模,現在吳天啟不僅擴大了種植規模,還入股了村里茶葉加工合作社,其生產加工的茶葉更受到省內外各路茶商的青睞。
吳天啟只是七舍鎮茶葉種植大戶的代表人物之一。據悉,目前七舍鎮茶葉種植面積已達2.7萬余畝,年產干茶120余噸,覆蓋種茶農戶360余戶,其中190余戶得到了興義農商銀行信貸資金支持,金額達1900余萬元。
如何把茶葉產業真正做成一個成熟的產業?除了培育更多“鋪天蓋地”的茶葉種植戶以外,支持形成一批“頂天立地”的茶企,打造一批叫得響、立得住、傳得開的茶葉品牌顯得尤為關鍵。
這幾天,位于興義市清水河鎮補打村牛角灣組的貴州峰茂茶業有限公司茶園基地的2000余畝春茶紛紛冒出了新綠,云山霧繞間,采茶工們正搶抓時節,采摘今年的第一茬春茶。補打村海拔1700米,氣候土壤適宜茶樹生長,出產的茶葉顏色形狀好,茶多酚、茶黃素含量高,深受市場歡迎。
走進茶園,一排排茶樹生機勃勃,仿佛一條條綠色的玉帶向山邊延伸,茶農散落其間,有的身背茶簍,有的手提竹籃,穿梭于翠綠的茶園中,采摘著嫩綠的茶青。為保證春茶的品質,這幾天,茶農們搶抓最佳時節,鉚足了干勁采茶,與春天賽跑。
據峰茂茶業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基地現主要種植有龍井、福鼎白茶、安吉白茶等品種,今年制茶估計有1萬余斤,預計收入在500萬元左右。該公司還在興義市七舍鎮建設了占地20余畝的茶葉生產加工車間。近年來,該公司不斷探索創新,充分抓好夏茶、秋茶的采摘,研發加工白茶、黃茶、刺梨茶等品種,其中,生產的軟黃金黃茶品質好,遠銷上海、北京、廣東等城市。
自春茶開采以來,公司平均每天從各地收購茶青5000—10000斤,流動資金需求7萬—12萬元,資金壓力較大。了解到企業困難后,興義農商銀行積極對接企業需求,并在市農業農村局及省農擔公司的密切配合下,為該公司發放300萬元“興農貸”。獲得信貸資金支持后該公司生產經營“如魚得水”,其主打品牌“谷峰浸茗”不僅遠銷全國各地,福建、浙江等地代工訂單更是源源不斷。
茶產業的發展不僅提高了茶農的收入,更有效帶動了周邊群眾就業。據該公司負責人介紹,茶園里平均每天有50—100人采茶,該公司直接帶動周邊農戶200余戶就業,每年勞務支出達80余萬元。
關鍵詞: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