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手要錢”(身份證、手機、鑰匙、錢包)是人們過去出門必帶的四樣物件,但隨著科技進步,移動支付等形式出現,現金被擠出“必帶圈”。
銀保監會官網最新發布的金融許可證機構退出列表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合計已有1664家銀行網點終止營業。
ATM機比銀行網點減少的速度更快。央行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全國現有ATM機具91.53萬臺,較上季度末減少2.15萬臺。多家ATM生產廠家的業績也在隨著ATM機具的減少而逐漸下滑,甚至有一家上市公司今年被實施了退市風險警示。
你有多久沒用ATM機了?記者日前針對這一問題的不完全調查顯示,在接受調查的人中,有58%的人表示,未使用ATM機的時間超過1年以上。在北京從事商標代理的余女士說,自己已經有五六年沒有使用ATM機了。
曾經的“到銀行取錢去”逐漸變成“要不我給你轉賬吧”,ATM機的使用頻率正逐漸降低。逐漸減少的ATM機是否會最終消失在人們的視野里?
1.支付手段變化,銀行難“養”ATM機
“前些年,一天能賣好幾只錢包,現在好幾天才能賣出去一只。”北京市西城區一家商場的皮具銷售人員告訴中國商報記者。
定居國外,兼職高端消費品代購的娜娜(化名)也有類似的感受。娜娜告訴記者,找她代購錢包的顧客明顯減少了。“如今的顧客已經不太關心錢包的容量,需要收納的也只有寥寥幾張銀行卡”。
“出門不需要帶現金,就連街道上的小攤販都有微信掃碼支付。即便收現金也最好給正好的,不然都怕沒錢找零”。北京市民劉先生感嘆道。
不難看出,人們的支付習慣已經悄然發生變化,而與存取現金相關的ATM機也“坐”上了冷板凳。
ATM機即自動柜員機(Automatic Teller Machine),包括存取款一體機和單一取款機,主要分為大堂式ATM機和穿墻式ATM機。
北京市西城區馬連道中里三區5-11號,原來是中國建設銀行24小時自助銀行網點,有三臺穿墻式ATM機提供服務。可前不久,臨街的玻璃門上貼出一則告示,“本機故障暫停服務,給您帶來不便,敬請諒解”。
告示貼出沒幾天,住在附近的居民盧先生發現,中國建設銀行的門頭牌匾被拆掉了,三臺ATM機也被拆走了,墻上只留下三個大窟窿。
如今,“暫停服務”的告示依然張貼在左側的門上,右側的門上則貼著“旺鋪出售”的告示。
“那三臺ATM機基本上沒啥業務,我們每天還要安排工作人員去打掃衛生。”中國建設銀行某支行一位工作人員表示,ATM機的運營成本比較高。
公開資料顯示,購買一臺ATM機約需30萬元,高光退去后,一臺ATM售價為10萬元左右。目前一臺ATM的合同價格大約是幾萬元,其他成本包括清機加鈔的維護成本,目前沒有太多量化數據,剩下的是房租、電費、網絡等投入。
某銀行一位運維工程師說,“ATM機的成本很高,軟件維修費用也要另算,還要加上場地租金和現金押運的費用。未來ATM機的數量會越來越少,但這項業務又不能完全停止,銀行依然會用大量成本‘養’著少量的ATM機。”
“金融機構的人力成本一向是比較高的,其很難讓高成本的人力去從事ATM的運營(比如加鈔、衛生管理)等基礎工作。”全聯并購公會信用管理委員會專家安光勇表示,ATM機的運營成本下降速度,趕不上其競爭產品(主要是線上支付渠道)的革新速度。
2011年5月26日,央行發放第一批27張第三方支付牌照,支付寶在列。此后,移動支付在打車、購物等多個場景中流行起來。
近年來,移動支付更是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街頭的商販、菜市場的大媽都已經習慣用二維碼收付款了。
在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看來,ATM機的衰退,主要是因為在線支付、移動支付、手機轉賬、數字貨幣等應用面越來越廣,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現金。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一些銀行網點縮減、工作人員減少,針對線下業務,一些銀行更重視對公業務,個人轉賬匯款等業務在手機等移動端即可辦理。
記者梳理多家上市銀行近兩年的財報發現,銀行對ATM機著墨極少,甚至有的財報只字不提ATM機。
2.使用場景減少,ATM機廠商撈金難
科技改變生活,需求影響生產。
我國曾經是全球最大的ATM機市場。在過去輝煌的現金時代,自動取款機堪稱ATM機廠商的“印鈔機”。然而,近年來,隨著使用場景的減少和市場需求的萎縮,ATM機生產商陷入撈金難的境地。
央行發布的數據顯示,全國ATM機數量最多的年份是2018年(111.08萬臺),2019年我國ATM機數量首次出現減少(減少1.31萬臺),2020年減少8.39萬臺,2021年減少6.6萬臺,2022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分別減少1.11萬臺和2.15萬臺。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移動支付技術的日趨成熟和廣泛使用,銀行業出現了去柜臺化、輕資產化等轉型趨勢,國內ATM機的保有量或繼續下降。
央行發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顯示,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末,全國每萬人擁有ATM機具6.48臺,環比下降2.29%。
“被時代拋棄了。”生活在北京的劉先生這樣評價ATM機。的確,ATM機正在以難以想象的速度退場,尤其是在大城市,退場沒有停歇的跡象。
1987年,中國銀行珠海分行及其所屬三家支行投入使用了中國第一批自動取款機。當時,一臺ATM機大約有1噸多重,安裝的時候需要用吊車。因為ATM機價格高昂,一臺要四五十萬元,而且需要采購國際知名廠商的產品,所以,ATM機直到20世紀90年代仍未能大面積普及。
2007年,廣電運通成為我國第一家ATM機上市公司。因ATM機利潤較高,吸引了不少企業進軍ATM市場,大大降低了ATM機的價格,于是,ATM機得到了迅速普及,高校、酒店、商場、高鐵站、機場等幾乎都有ATM機的身影。
除了廣電運通,業界公認的ATM機制造商龍頭上市公司還有恒銀科技、東方通信、御銀股份等。
“自2008年以來連續九年在國內市場銷售量保持第一,是我國同行業中經營規模最大、技術實力最強的ATM民族品牌供應商”——盡管廣電運通如此宣稱,但是其凈利潤早在2016年就已出現了自2007年上市以來的第一個負增長。
“傳統現金設備廠家之間的競爭進一步加劇,現金設備價格持續下滑,行業純利潤持續趨窄。”東方通信在2021年年度報告中這樣評價ATM市場的競爭狀況。
相較而言,御銀股份的狀況“最慘”。由于2021年度經審計的凈利潤為負值且營業收入低于1億元,深交所于2022年5月5日起對“御銀股份”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其股票簡稱由“御銀股份”變更為“*ST御銀”。
業內人士表示,以前大家認為競爭對手是國外品牌的ATM機,現在才發現對手其實是時代變遷和技術更迭。
3.發展不平衡,ATM機仍被需要
“我前幾天還用ATM機取錢了。孩子現在鎮中學讀初二,學校食堂收餐費要現金。”家住河南信陽市平橋區明港鎮的孫先生表示。
在孫先生看來,AMT機不會徹底消失。畢竟,我國不同區域發展水平不一樣,移動支付尚不能完全替代現金交易。盡管ATM機運營成本較高,但銀行基于提供的金融服務本身具有社會公共服務性,依然會在一定范圍內提供ATM機服務。所以,ATM機在一些小城市和鄉鎮依然有一定的發展空間。
雖然大多數顧客已習慣于通過“掃一掃”購物,但經營一家小超市的孟先生依然在收銀臺里放著一些現金以供找零。“年輕人一部手機走遍天下,但我的顧客還有一些更習慣于現金支付,或是不會線上支付的中老年人,所以我希望能給他們提供方便。”
老家在某三線城市的樂樂(化名)表示,自己回家的時候會幫姥姥取養老金,“奇怪的是,銀行ATM機那里竟然要排長隊”,這和她所生活的一線城市的圖景形成了很大反差。
樂樂對記者說:“我待了一會兒,發現在ATM機前排隊的基本上都是中老年人,應該是因為他們對手機支付業務不太熟練,而且像我姥姥這樣的老年人,她們就認為取出來的現金才更有安全感,在小鎮上現金支付幾乎和手機支付一樣常見。”
值得關注的現象是,發達地區的ATM機相對過剩,欠發達地區的ATM機則有些不足。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盤和林認為,就ATM機布局而言,目前還不太平衡,發達城市多,欠發達城市少。而對于ATM機的需求,則是發達城市居民移動支付意愿和能力較強,對于ATM機的需求不高,欠發達地區反而需求更高。
此外,金融行業觀察人士畢研廣表示,只要有現金流通,ATM機就一定不會完全消失。在他看來,ATM機的功能并不僅僅是存取款、轉賬,其在防止詐騙、追溯存取款、固定相關證據等預防犯罪問題上也能起到一定作用。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ATM機本身也有了變化,交互化、智能化、智慧化的ATM機越來越多。
4.ATM機轉型,未來前景如何
ATM跨行取現手續費,曾經是銀行的主要收入來源。
2021年6月25日,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發布了關于降低自動取款機(ATM)跨行取現手續費的倡議書。自當年7月25日起,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郵儲等六大銀行暫時免收借記卡ATM跨行取現手續費。
減免手續費是否能留住更多的ATM機用戶,值得進一步觀察。
銀行此前推出的ATM新業務或新功能,不少人還來不及使用就已經被“下架”了。比如ATM二維碼存款功能,自2022年9月3日起,廣發銀行停止ATM二維碼存款服務。此前,建行和中行已相繼宣布關閉該服務功能。
從最初的“磚頭銀行”到后來的“鼠標銀行”,再到如今的“指尖銀行”——銀行一直在轉型升級的路上。
不可否認,ATM機的高光時刻已成為過去。如今,市場萎縮正在倒逼銀行的服務轉型和ATM機廠商的生產轉型。
未來,ATM機將何去何從?試錯和創新仍在不斷地進行著。
2021年6月,工行、農行在北京部分網點ATM機已啟動數字人民幣存取現功能。
如今,廣電運通正在努力推動銀行現有業務場景的數智化轉型,大力推進金融軟件、數字人民幣、場景金融等金融領域創新業務。
目前有一些ATM機生產制造商正試圖通過轉型在新市場上占得先機,比如,研發數字貨幣軟件或硬件錢包,與銀行開展數字人民幣業務。
從傳統制造商的角度來看,盤和林認為,ATM機制造商應向綜合化的智能金融終端制造商或是智能金融服務商過渡,助力銀行實現無人化和少人化,從而減少網點占地面積,延伸銀行的業務觸點。
近年來,隨著我國銀行業創新變革和轉型升級步伐的進一步加快,ATM市場格局變化明顯,國產化趨勢加強,國產ATM廠商逐漸成為行業競爭主體,一部分國外品牌已淡出我國市場。
業內人士表示,未來是屬于國產ATM廠商的,現在的關鍵問題是,國產ATM廠商要牢牢抓住轉型升級的機遇積極創新求變,在金融服務高質量發展中大顯身手。
“強者恒強、弱者退場”——恒銀科技曾在2019年年報中作出了這樣的判斷。恒銀科技表示,公司正在創新更多智能化、自助化的場景應用,積極構建“金融+場景”的智慧金融生態圈。
在盤和林看來,ATM機制造商要主動順應數字經濟發展的潮流,對業務流程及終端設備實施數字化轉型。“比如數字人民幣ATM機,將數字人民幣與ATM機融合起來,實現現金和數字人民幣之間的轉換。通過相應的升級,ATM機在這方面依然有著更多創新空間。”(記者 馬文博 楊宏生 王彤旭 見習記者 白雅琦)(本文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關鍵詞: 使用頻率正逐漸降低 逐漸減少的ATM機是否會最終消失在人們的視野里 移動支付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ATM機也因此坐上了冷板凳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
熱點
- 成了資本眼中的“好生意” 不少知名企業都在積極跨界布局咖啡賽道
- 新增超千家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國慶期間預制菜整體銷量較去年大為增加
- 值得借鑒和共享 上海、重慶出境游業務有助于國內旅游業進一步走向世界
- 假日經濟按捺不住的“火” 今年“十一”消費有了新特色和新亮點
- 前八月虧數千萬九月扭虧為盈 車市的“金九銀十”要來了嗎?
- 國慶假期“冷門”旅游城市受歡迎 “宇宙的盡頭”登上熱榜
- 《羊了個羊》爆紅后 小程序游戲背后的生意經:熱度快去得快
- “十一”假期本地游、周邊游占比超六成 “反向旅游”成新趨勢
- 廣東多個海島登上“熱搜”!小眾海島玩法成為潮流
- 黃金價格持續走低 金飾品、金豆子、金條等均成為年輕人喜愛的產品
頭條
- 劃好“責任田”制定安全生產“責權清單” 筑牢安全生產防線切不可麻痹大意
- 連續五個月保持在榮枯線以上 倉儲行業整體保持平穩向好態勢
- 山岳類景區進入榜單 老年人出游已成為人們“十一”假期關注的話題
- 指數繼續回升 9月國內大宗商品市場穩中向好的趨勢進一步明顯
- 從高位逐步趨緩 今年以來物流服務價格總體均位于較高水平
- 高價農產品頻現市場 “谷賤傷農”的話題再一次引起各方關注
- 班期為兩周一班的國際遠洋航線填補了海南通往非洲的集裝箱航線空白
- 實現跨境電商與網絡直播的有效聯動 曹妃甸電商產業發展跑出“新速度”
- 從明令禁止到有序放開 “網售處方藥”開閘已歷經多年探索與醞釀
- 金價下降疊加國慶傳統婚慶旺季 上周末北京多家金店內迎來不少“淘金”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