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潔 通訊員 張曼舒
“老張,今天頭暈好些了嗎?”8月7日一大早,武漢市蔡甸區蔡甸街道姚家林村鄰里互助養老員姚志華,詢問來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乘涼的張爹爹。酷暑時節,張爹爹每天都會來這里量血壓,和老人們拉家常。
走進該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涼風撲面,婆婆們忙著做手工蒲扇,爹爹們在一旁下棋聊天,不時有志愿者端來綠豆湯、涼茶、西瓜等消暑食品,大家歡聲笑語,其樂融融。
(資料圖片)
姚家林村有居民2023人,其中60歲以上老年居民526人,老年人占比較高,隨著社會不斷發展,養老需求更加多樣化。為讓農村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在武漢市民政局指導下,去年,蔡甸區選取姚家林等6個村開展“黨建+農村互助養老”試點項目。
蔡甸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農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發動在職黨員、青年、退休干部等定期開展志愿服務,并遴選和培訓老年人的親友鄰居等,作為鄰里互助養老員,為留守、獨居、高齡、失能等特殊困難老人提供助潔、助餐、代辦事項、精神慰藉、法律援助等服務。
姚家林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是武漢市推進養老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養老服務城鄉一體發展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武漢市民政局深化養老服務領域改革,積極探索“黨建+”農村互助養老新模式,按照“政府支持、鄉鎮統籌、多元參與、一村一策”的原則,依托鄉鎮養老服務綜合體、農村福利院、農村互助照料中心(服務點)等養老設施,通過委托老年協會、志愿者團隊參與管理服務或通過購買服務實行社會運營等多種方式,全面推動農村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
今年,武漢市民政局支持全市農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提檔升級“以獎代補”項目28個,對按照標準驗收合格的,給予10萬元獎補,持續推動農村互助照料中心提檔升級。目前,武漢市共建成農村福利院73家、農村互助照料中心(服務點)1662家、農村幸福院6家、農村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達89%,農村養老服務供給逐步增強。
8月9日,在新洲區汪集街陶咀村老人互助照料中心,老人們聚在一起聊天、看電視。該中心設置養老床位22張,目前入住16人。健身室、棋牌室、閱讀室、休息室、食堂等場所設備一應俱全。
“政府處處都在為老百姓著想,現在生活過得很舒服,孩子接我去外面我都不愿意了。”陶咀村村民肖爹爹說。養老不離家,老人生活舒心,子女在外放心,如今,越來越多的老年人享受到并高度認可這種家門口的養老生活。
武漢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圍繞提升農村老年人幸福感、獲得感,立足實際,強化黨建引領,關注老年人的需求,盤活服務資源,細化服務內容,讓居民在家門口樂享高品質的養老服務。
關鍵詞: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