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采血
智能藥房
掃碼看直播回放
【資料圖】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劉迅 通訊員 協宣 實習生 劉星璇 張書錦 攝影: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王永勝
協和醫院車谷院區(原西院區)新門診醫技綜合樓正式開診一個月,成為武漢醫療圈的新地標。新大樓有哪些智能高科技?有哪些硬核專科?市民就診體驗如何?8月10日上午10時,極目新聞帶著網友“云探院”,100多萬網友觀看了直播并在線互動。
開診一個月
門診量增加兩成多
“我就住在附近,這十多年見證了協和醫院車谷院區的新變化。新門診大樓開診后,環境、設備大升級。”10日上午,45歲的黃女士帶著女兒來兒科就診,從掛號、就診到繳費、拿藥,全程不到1小時,她感慨現在就診的體驗感大不一樣。
極目新聞記者在現場看到,門診大廳按照患者的動線做了設計,中間是一站式服務中心,方便咨詢。同時,大廳設置了十多臺自助設備,可提供患者掛號、報到、繳費等服務,真正實現“數據網上走、患者少跑腿”。據介紹,整棟樓的自助設備約有100臺,旁邊有“紅馬甲”提供幫助。
“新門診醫技綜合樓正式開診一個月,僅門診量就比同期增加20%以上。”武漢協和醫院車谷院區副院長蔡俐瓊介紹,大樓新開設診室84間,每周出診專家達400余人。新增床位427張,院區總床位數達1459張;開放近千個地下停車位,可滿足日均6000人次的就醫需求。
協和醫院車谷院區與主院區無縫銜接,提供同品質的高質量醫療服務。蔡俐瓊介紹,協和醫院主院區的42個科室包括內、外、婦、兒科均在車谷院區開診,10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和25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也已經入駐車谷院區,開設了名醫門診和專病門診。患者可以憑主院區開出的住院單,在車谷院區入院,檢查結果互聯互認。
智慧元素加持
30秒內配齊藥品
在協和醫院車谷院區,高科技讓患者就診更便捷。記者看到,在門診一樓的“智慧藥房”,發藥系統全自動機械臂正在分揀藥品。在門口的顯示屏上,藥師可以實時看到處方數量、取藥平均時長等信息。
“這是湖北省首個‘庫發一體’智慧藥房。”協和醫院車谷院區藥學部副主任蔡雪峰介紹,患者在排號機上掃碼后,處方信息實時傳輸至“中央大腦”,指揮配藥機運轉,通過傳輸帶直接來到藥師手中。和藥師人工操作不同,雙機械手24小時無間斷交叉運行,保障了補充藥品的效率,大大減輕了藥師的工作量。其中,高速發藥系統在30秒內配齊藥品,通過傳送帶將藥品直接傳送至藥師手邊,配藥效率提升20%-30%,配藥差錯率降為0。過去的“人等藥”變成“藥等人”,藥師也能有更多時間可以指導患者合理安全用藥。
在二樓的檢驗科,智能采血系統已“上崗”。該科負責人邢輝介紹,采血叫號、貼標、標本傳輸、分揀都由“機器人”操控,采集后的血液標本坐著“軌道車”瞬間送到目的地做檢測。患者只需一次掃碼排號即可完成,減少了排隊次數,自助報告機最快可20分鐘拿取報告。
頂尖移植專家坐鎮
屢創生命奇跡
32歲的張先生是腎移植患者,至今已有一年半。10日上午,他通過協和醫院腎移植中心專家李恒、王振迪教授,確定了下次到該院區腎移植醫藥聯合門診就診時間。他說,現在掛一個號,由腎移植專家、藥學專家接診,為服藥、復診等提供建議,以免重生的腎臟出問題。
器官移植是治療各類終末期器官衰竭的有效手段,被譽為外科學“皇冠”。2022年,醫院進行專科布局調整,腎移植團隊搬至車谷院區,目前人/腎一年存活率保持在95%以上,五年存活率超過90%;2022年8月,協和醫院車谷院區引進顧勁揚教授作為學科帶頭人,成立肝臟移植中心,屢創生命奇跡。
在探訪的心電圖室,其建成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遠程心電診斷中心。如果社區患者心電圖顯示異常,對接的6家基層醫療機構的心電數據“秒傳”到協和醫院車谷院區,由心內科醫生迅速診斷,為搶救爭取寶貴時間。
日前,協和醫院車谷院區三期工程已開工建設,該院區將發展為武漢西南區域的醫療中心、疑難病會診中心及醫療教學和科技輻射中心。
關鍵詞: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