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今年6月13日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以《湖北孝昌:血桃迎來大面積成熟 一季賞花三季吃桃》為題報道孝昌桃產業。借力“孝昌血桃”國家地理標志的金字招牌,近年來,孝昌縣積極培育壯大桃特色支柱產業,全縣桃樹種植面積8.57萬畝,總產值約8億元,桃產業成為農民的“致富果”“搖錢樹”。桃在傳統文化里意蘊豐富,象征著吉祥、美滿和長壽。孝昌依托地域特色,既彎下腰來躬身實踐,也“跳起來摘桃子”,上下結合,才能摘到更多更好特色農產業的優質“桃子”。
“跳一跳,摘桃子”原是蘇聯心理學家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他認為教學應著眼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學生提供帶有難度的內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其潛能,超越其最近發展區而達到下一發展階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下一個發展區的發展。同樣的,任何一個地方發展桃產業,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優勢,但也會面臨機械化水平不高、勞動力不足、品質不穩定及市場找不到等制約產業發展的難題。這個時候,就要看各地如何發揮潛能,不僅僅滿足于當前,而是就產業升級的最近發展區來使力。譬如孝昌縣豐山鎮,在桃產業發展先行一步,壯大桃產業6大鏈條,落實‘五化’建園標準,不斷增強桃產業內部效益支撐,堅持以旅增效,全力推動線下載體消費,優化旅游接待服務能力,不斷提升農文旅融合發展質效。嘗到了桃產業的甜,不少地方專程來孝昌交流取經,孝昌也繼續立足產業升級和市場需求,不多創新突破。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桃子、桃花、桃樹等都是寶,食品、賞花、生態都可以是產業,以桃子為中心,可以延伸的空間無限寬廣,培育桃子品質,做強桃子品牌。小小桃子可以成為推動孝昌經濟發展的有力杠桿。譬如,孝昌縣豐山鎮目前有血桃、蟠桃、黃桃等76個名優新品種,獲得專利20項,擁有七仙紅桃園、孝豐田園等桃產業市場主體20余家,形成了七仙紅桃桃產業品牌制定行業體系標準,逐步向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方向發展。建議在優新品種、專利名稱、桃產業市場主體前加上“豐山鎮桃子”名字,舉全鎮之力重點建設“豐山鎮桃子”品牌,還桃子產業一個響當當名片。孝昌非常注重科技興農,與湖北的科研院校深度合作,科技成果都會優先在孝昌進行轉化,目前夏、秋、冬三季的桃子品種加起來多達70多個,這樣就將產業鏈延伸拉長,實現了一季賞花、三季可品桃。
經濟唱戲,文化搭臺,桃文化在中國歷史悠久,內涵深厚,可以作為的地方有很多。“古有桃花驛,今有七仙紅”,公司將董永與七仙女的文化故事與桃產業相融合,打造有76種不同品種的“七仙紅桃產業農旅融合示范園”。這僅僅是桃文化的一種運用,事實上還可以運用的地方有很多。《山海經》當中就有著和桃的相關描述:“夸父追日,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桃是吉祥的象征,寓意美滿和長壽,送桃花元素生日禮物,代表著祝福家中長輩健康長壽;在古代桃還象征男女之間的愛情,另外古代人堅信,桃能帶來好運,寓意家中美好的生活可以長長久久,桃木經常被富于避禍,避災的寓意;桃花在中國古代也有多重含義,進一步具體來說如長壽、愛情、吉祥等,很多青年男女在定情的時候都會選擇帶有桃元素的小物件作為定情信物,表達對于對方的傾慕之情;“桃花源”“桃花島”等地名內涵也很豐富。從桃文化著筆,將孝昌縣桃產業發展歷程寄予深刻的桃文化內涵,鍛造提煉出獨具特色的桃文化精神內涵,給人帶來的不僅僅是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和味覺等實實在在的感受,更會有精神生活的愉悅及振奮。
看起來并不起眼的桃子,實際上隱含巨大的發展機遇,桃子+,加出了孝昌縣高質量發展加速度。圍繞最近發展區做文章,孝昌縣所寫的文章十分精彩,“跳一跳,摘桃子”,摘出了桃子生長新高度,值得各地借鑒。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周芳元(湖南省瀏陽市)
責編:袁莉莉
關鍵詞: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