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陳莉霖 通訊員 魏哲
4月27日,長江棉花高質量發展論壇暨產業形勢分析會在漢舉行,與會專家就“探尋新格局下長江流域棉花產業發展的新路徑”等主題展開討論,并對湖北棉花發展新機遇建言獻策。
(相關資料圖)
三大主因制約內地棉花生產
2022年,新疆棉花產量排名全國第一,為539.1萬噸,占全國棉花產量的90%,其次是位于黃河流域的山東、河北,產量分別為14.5萬噸、13.9萬噸,各占全國的比重為2%左右。位于長江流域的湖北省棉花產量10.3萬噸,居全國第四。
“國家近幾年一直都在提倡適度恢復內地棉花生產,改善棉花向新疆過度集中的局面。”湖北省棉花協會秘書長鄢莉介紹,我國棉花種植主要分布在長江、黃河兩大流域以及新疆產區,前幾年,在政策引導下,中國棉花主產區從長江流域、黃河流域、新疆“三足鼎立”演變為新疆“一家獨大”。雖然近年也采取了一些激勵政策,但內地棉花生產一直沒有起色。
制約長江流域棉花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種植規模小、效益低,對新技術的應用和推廣造成障礙。”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副所長別墅認為,“棉價波動大,棉農收益不穩;種植規模小,采棉人工多;對機械采摘的信心不足”是制約湖北棉花種植發展的三大主要因素。“種植面積減少容易,增加非常困難。因為培養一個植棉大戶比較難。”別墅介紹,植棉在所有大田作物里的技術含量最高,采棉機械也是農機里結構最復雜的。
“必須把畝均勞動投入降下來。”湖北銀豐棉花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爽表示,農村空心化帶來的勞動力匱乏,倒逼生產方式的根本性變革。目前湖北沒有機采棉配套的加工廠,制約了機采棉試點項目的推進。
此外,補貼政策配套不健全也是制約因素之一。“2014年以來湖北棉花種植面積呈斷崖式下跌。”劉爽介紹,2014年起國家對棉花取消臨時收儲政策,改為對新疆直補,對湖北棉區影響較大。
全國棉花交易市場鄭州辦事處主任趙金山表示,近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內地棉花種植,逐步出臺新政策,如果對棉花種植補貼到位,面積將會回升。
“大棉商”試點2000畝機采棉
盡管困難重重,還是有不少企業在不斷嘗試拓展湖北的棉花種植。
“由于普遍使用地膜,新疆棉‘三絲’問題(指摻雜在棉花里的有色纖維、毛發絲和羽絨)短期內較難控制,影響產品質量。”深圳全棉時代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穩健醫療用品股份有限公司研發副總裁紀華介紹,鑒于非織造布產業用棉不必追求新疆長絨棉的特性,該公司今年在武漢市新洲區流轉土地試種手采棉。為保證棉花品質避免“三絲”,在種植、采摘、加工各環節嚴格管理規范。目前,公司在湖北有7個工廠,分布在黃岡、天門、荊門等傳統棉產區。未來隨著種植面積擴大,還將增加軋花等設備,讓品質更有保障。
“產業鏈打通之后,機采棉一定能成功!”劉爽介紹,2022年湖北銀豐棉花股份有限公司試點了400畝機采棉,是湖北省歷史上第一次幾百畝大田實現全部機采;今年要擴大到2000畝以上,重點試驗提高畝產量,爭取達到每畝機采300公斤,實現盈利。“200畝技術可行,2000畝經濟可行,明年就可以2萬畝,甚至20萬畝。這個事要堅定地做下去。”劉爽表示,美國打壓污名化新疆棉,中央對整個產業布局調整,作為棉區企業要響應號召。據了解,湖北省去年專門發文支持銀豐建設“大棉商”。
為此,科研院所將對企業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9個方面的重大改革,技術都掌握到位,就能保證成功。”別墅表示,在長江流域實施機采棉是全新的方式,需要雙方緊密配合,企業有新需求時,會立刻組織專家技術攻關。據了解,省農科院經作所棉花團隊歷時10多年科研,已研發出“長江流域機采棉規范化栽培技術”,成功入選2022年農業農村部棉花生產主推技術模式。
關鍵詞: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
熱點
- 焦點觀察:國星光電(002449.SZ):Mini LED市場環境有所好轉,正配合國內外多家頭部品牌廠商開發Mini LED產品
- 平凡中找尋非凡!帶著宏碁非凡Go 14百公里徒步麥理浩徑_世界熱消息
- 天天熱門:moto razr 2022把“折疊”玩出花了,這四種用法你一定要會!
- 腌辣椒的做法配方圖解_腌辣椒的做法及配方|天天聚看點
- 烏方稱“沒有參與”對克宮的襲擊具體是什么情況-快播
- 當前播報:“五一”假期中國旅游再掀“新潮”
- 歲暮過信州靈溪 全球時快訊
- 認真還是陰陽?JR談面對喬丹的防守策略:讓他走左路
- 漢思能源投建香港首座加氫站 創香港氫動能新里程 當前熱訊
- 【全球速看料】俄新冠治療藥物“和平-19”本月上市,開發方稱新亞株“大角星”不會影響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