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記者 李丹 楊怡晴 古丈攝影報道
在湘西古丈的大山里,“90后”向清標和“00后”向宏俊叔侄倆,用不可思議的自媒體短視頻方式,記錄著中國傳統手工工藝,爆紅網絡。
2023年4月起,他們以“山白”的身份在網絡上發布復刻傳統文化的視頻,短短4個多月的時間,就在全網收獲了超過800萬粉絲。在浩瀚的古籍中找尋制作方法,在無數次的失敗中不斷摸索方向,向家叔侄倆身上傳遞出一種扎根泥土的韌勁與執著,令人動容。
【資料圖】
徽墨、龍泉印泥、油紙傘、夏布……一件件塵封已久的傳統工藝如何重現于世?跟隨他們的腳步,我們來到了位于古丈縣斷龍山鎮梅塔村的一間木屋,用影像記錄下這群“新農人”的創作與生活。
農家手工織布。向宏俊每天偷閑練習織布一兩小時,為了能夠最大限度的復刻手藝,發揚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這種高強度的自我提升,在“山白”團隊習以為常。
熬煮牛皮,出阿膠。24小時不間斷的熬煮,攪拌,“山白”不僅是復刻中國非遺,更重要的是在發揚中國古法制作中和淳樸的工匠精神。
一方朱紅,千年國色,研磨龍泉印泥。在中國傳統文化里,“山白”解開了古法手作文房用具如:龍泉印泥,徽墨等為何貴如奢侈品,工藝如何經久致用。
用竹子傳統筷,上方下圓,長七寸六分,頂為寶塔蓋。從山上的竹林取材回來,可以制作各種農家工具,如筷子,竹簍,涼席等等,這也成了“山白”練就手藝基本功的地方。
紡麻為布,晾曬夏布。“山白”的延伸至家人,親戚,鄉里鄰居,還有來求學的徒弟。這些人的互助和經驗借鑒,讓很多長時間,耗費人力的工藝工序都可以順利完成。
油紙傘有一千多年歷史,是世界上最早的雨傘。夕陽西下,讓精致工藝的油紙傘額外的美麗。
毛筆已有兩千多年歷史,傳統毛筆制作。“山白”叔侄倆對工藝的考究,源于古籍和釋義,以及對工藝大家的請教和學習。學以致用,正如向清標說:“要做一些很難完成的事情才有成就,做一遍不成,就再做一遍,再做一遍。”
關鍵詞: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