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既是社區工作人員,也是物業管理人員,他們用自己的辛勤勞動,為小區居民創造了不少“福利”,小區居民物業費每戶每月只需繳納4元。
5月17日,記者走進資興市鳳凰路社區,見到社區黨委書記雷萍萍、副書記岳魁文及社區聘請的水電工王賢偉,正在12棟居民樓旁的路燈旁換燈泡、改電線,20多分鐘后,這盞路燈就亮了起來。
“修這個路燈只用了1個燈泡4元,5米銅線15元,加起來不到20元,由社區干部和水電師傅一起完成。”雷萍萍介紹,這個小區的物業費每戶每月只要繳納4元,很多活都是社區工作人員和居民一起完成的。
鳳凰路社區成立于2007年,屬老舊社區,總戶數1140多戶,常住人口3600多人,60%以上為老年人。社區居民樓房建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屬于資興市原東江水泥廠職工住宅區。
“社區住的都是原來東江水泥廠職工,大家收入低。為減輕居民生活負擔,社區成立后一并承擔了物業管理。”雷萍萍介紹,為了節省物業費開支,社區聘請了一位退休水電工從事水電維修等工作,月工資2000元;還聘請了幾位保潔員,協助社區干部管理物業。
“小區物業收費低,社區居民自發參與社區衛生打掃、綠化修剪等。”社區居民李義仁今年72歲,懂水電、綠化養護等,是社區的志愿者,多年無償幫小區居民修水電、修剪樹枝等,被評為“資興好人”“優秀五老”。
社區居民李艷平也是“資興好人”,她不僅是鄰里矛盾糾紛的“金牌調解員”,還動員社區老年大學學員,一同參與社區志愿服務。
目前,鳳凰路社區有志愿者、義工、五好老人等100多名,他們和社區干部、居民一道,把小區管護得井井有條。行走在這個50多棟老式住宅的小區,路面雖已老化,但衛生干凈,休息長凳、椅子等不少設施,都是社區居民自己動手添置的。
該社區連續兩屆被評為“全國民主法治示范社區”。
關鍵詞: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