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開欄語馬上要放暑假了,假期中孩子們最向往的莫過于戲水的清涼。但是,安全是頭等大事!如何防止未成年人私自下水游泳,如何預防溺水意外的發生?南國今報即日起推出系列報道——《暑假防溺水,安全不放假》,號召大家一起行動起來,守護孩子們的假期安全。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暑假防溺水 安全不放假 系列報道①
記者 鐘華 策劃:諶貽照 伍蹈
為了守護孩子們暑期的水上安全,預防柳江河市區河段溺水意外的發生。連日來,柳州市多個部門行動起來,采取了一系列的防護措施。
6月29日傍晚,金沙角人工沙灘上,有多名救援隊員值守。記者 鐘華 攝
補上部分缺失救生器材
“補上了!那個空了好久的器材柜,終于放上了救生圈。”6月29日下午,柳州市民韋智保在通話中告訴記者。3個月前,韋智保在河東大橋下勇救一名落水者。事后在接受采訪時,他就請記者幫忙呼吁,柳江沿岸缺失的救生器材要趕緊補上了。
韋智保是一名釣魚愛好者,經常在河東大橋東頭橋下垂釣。這里原本有一個救生器材柜,玻璃柜門里放著救生圈、救生繩等器材。可是一次洪水過后,玻璃柜門破了,柜內的救生器材也不知去向。洪水過了很久,缺失的救生器材也不見補上。韋智保跳江救人前,騎電動車在周圍數百米范圍內找了一圈,沒有見到一個救生圈。他說,如果有一個救生圈,救助溺水者會更安全高效。
記者在電話中詳細詢問韋智保,得知救生器材柜里的救生圈是前段時間補上的,可周圍親水步道護欄上,原本掛有救生圈的架子還是空的。
說起江邊救生器材的缺失,江濱公園的保安們也有話說。原本,公園管理人員在游泳市民聚集的江邊,掛有不少救生圈。但有時一些年輕人將救生圈當作戲水的玩具,用完又不掛回原來的地方,造成救生器材的遺失。往往是相關部門將救生圈補上不久,它就不知所終了。
盡管如此,補充缺失救生器材的工作仍在開展。據了解,在柳江邊投放救生器材的部門有不少,柳州海事局、柳州市紅十字會,還有應急管理部門等,投放救生圈的數量累計已有數千個。前一陣子,紅鋒社區、蟠龍社區等沿江社區還從上級部門那里領取到了救生圈、救生衣、救生桿等器材,投放到了轄區內的沿江區域。
這些時段水域更要當心
除了投放救生器材外,巡查是另一項防患于未然的措施。什么時候巡,巡哪里更有效?這就需要掌握柳江邊易發生溺水的區域。
此前,記者曾隨水上派出所民警乘沖鋒舟巡查,請他們用多年的經驗分析,柳江河市區河段比較容易發生溺水意外的時段和水域。
據分析,江濱公園一帶的近岸水域中,礁石比較多,尤其是龍珠石一帶,水下情況特別復雜,容易發生溺水意外。鍋鏟石附近水域,水下礁石也不少,從岸上跳入水中,同樣有發生意外的風險。家長如果要帶孩子到江邊戲水,最好避開這片區域。
柳州市戶外運動協會救援隊隊長袁德軍也認為,從柳江大橋南頭至江濱公園趙家井的柳江沿岸,是相對容易發生溺水意外的區域。原因是這片水域基本沒有淺水區,不會游泳的人落水,很容易釀成慘劇。
袁德軍分析,溺水風險比較大的時段,是中午12時許至下午2時許,一方面,這個時段天氣最熱,孩子們最渴望水中的清涼;另一方面,這個時段常常是家長、老師對學生監管的“真空”時段,孩子容易偷溜到江邊戲水游泳。
中午烈日當頭,泳者會選擇哪里下水?當然是陰涼的橋底。于是,橋底成了另一處易發溺水意外的區域。
民警還指出,大橋施工時,會在水下進行挖掘等作業,這讓水下的環境變得更加難以預測。不熟悉水下環境的人貿然在該處下水游泳,發生溺水意外的幾率會增加不少。
一起用心預防意外發生
針對上述相對容易發生溺水意外的時段和區域,相關部門已派出人手加強巡查。
每到下午,游泳者較為集中的時間,江濱公園的保安會加強對鍋鏟石、鐵碼頭、趙家井等處的巡查防范。他們還專門錄制了音頻在特定區域播放,提醒游泳者該處水下有礁石,切勿在此跳水。
紅鋒社區、蟠龍社區等沿江社區的網格員、志愿者組成防溺水巡邏小分隊,手持揚聲器播放中小學生防溺水“六不一會”,在上學和放學高峰時段開展宣傳巡查,確保落實“一日三巡”。
天氣漸熱后,柳州市公安局水上派出所民警也加強了江面巡查。民警發現沒有成年人監護的孩子擅自下河游泳,便立即勸導其上岸離開。本月的一天傍晚,在壺西大橋東頭橋下的江邊,幾個沒有成年人監護的孩子在江邊游泳。熱心市民發現后,立即撥打了110報警。水上派出所民警駕駛沖鋒舟趕到現場,勸導幾個孩子立即上岸,避免了可能發生的意外。
防范溺水意外不是某些人或某幾個部門的責任,需要全社會關注,需要更多人用心,貢獻各自力量,避免悲劇發生。
關鍵詞:
凡注有"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或電頭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稿件,均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并保留"實況網-重新發現生活"的電頭。